[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持续填充型固体润滑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6940.6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2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刘勇;刘焜;刘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3/10 | 分类号: | F16C33/1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持续 填充 固体 润滑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润滑轴承,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持续填充型固体润滑剂的径向滑动轴承。
背景技术
目前,金属基镶嵌式固体自润滑轴承已得到广泛应用,这种轴承兼有金属轴承和自润滑轴承特点的新颖润滑轴承,由黄铜等金属基体承受载荷,特殊配方的固体润滑材料起润滑作用。在摩擦过程中金属基材承担了绝大部分负荷。经摩擦,孔或槽中的固体润滑剂向摩擦面转移或反转移,在摩擦面上形成润滑良好、牢固附着并均匀覆盖的固体转移膜,大幅度降低了摩擦磨损。现有技术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依靠单层金属基体承受载荷,轴承尺寸小,对大载荷,大尺寸应用不足;二是这种方法制成的轴承虽然改善了轴承的润滑性能,但轴承固体润滑剂的可持续填充性不足,主要依靠固体润滑剂镶嵌体的自身热膨胀性来填充固体润滑膜,可持续性不足,且由于热膨胀系数的限制,使固体润滑剂的种类很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为了避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不仅能在较大载荷无油润滑的条件下耐高温,耐高载荷,自润滑好而耐磨的径向滑动固体润滑轴承,而且该径向滑动轴承结构简单,易于拆卸,易于添加固体润滑剂,扩大了固体润滑剂的使用种类。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持续填充型固体润滑轴承,包括基体和固体润滑剂,基体由碳钢外层和铜合金内层构成,碳钢外层由两个半圆部通过螺栓连接构成,每个半圆部顶端外侧开有槽口,槽口内装有调整垫块,铜合金内层由至少4个大小相同的弧形铜合金内层块组成,且相邻两个铜合金内层块之间嵌装有三角条形固体润滑剂,三角条形固体润滑剂交错分布在铜合金内层块两侧,且在周向具有交叠量,每个铜合金内层块一端的切向开设有至少两个盲孔,盲孔内安装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盲孔内,另一端顶住所述三角条形固体润滑剂,且嵌装在两个铜合金内层块之间的固体润滑剂可由弹簧推动自由移动,铜合金内层块、弹簧、固体润滑剂首尾相接构成滑动轴承摩擦副的轴承面。
所述的每个铜合金内层块外侧有凸台,碳钢外层内侧有凹槽,铜合金内层外侧的凸台与碳钢外层内侧的凹槽配合。
所述周向三角条形固体润滑剂表面积占滑动轴承摩擦副的轴承面整个表面积的10-30%。
所述的固体润滑剂采用石墨、二硫化钼、二硫化钨、聚四氟乙烯等具有润滑性能材料中的一种制成或几种混合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在较大载荷无油润滑的条件下耐高温,耐高载荷,自润滑性好而耐磨的径向滑动固体润滑轴承,而且该径向滑动轴承结构简单,易于拆卸,易于更换固体润滑剂,对固体润滑剂种类无要求,可持续填充固体润滑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径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1-碳钢外层,2-铜合金内层,3-固体润滑剂,4-盲孔,5-弹簧,6-凸台,7-凹槽,8-半圆形部,9-铜合金内层块,10-调整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组合式持续填充型固体润滑轴承,包括基体和固体润滑剂3,基体由碳钢外层1和铜合金内层2构成,碳钢外层1由两个半圆部8通过螺栓连接构成,每个半圆部8顶端外侧开有槽口,槽口内装有调整垫块10,铜合金2内层由至少4个大小相同的弧形铜合金内层块9组成,且相邻两个铜合金内层块9之间嵌装有三角条形固体润滑剂3,三角条形固体润滑剂3交错分布在铜合金内层块9两侧,且在周向有一定的交叠量,每个铜合金内层块一端的切向开设有至少两个盲孔4,盲孔4内安装弹簧5,弹簧5一端固定在盲孔4内,另一端顶住所述三角条形固体润滑剂3,且嵌装在两个铜合金内层块之间的固体润滑剂可由弹簧5推动自由移动,铜合金内层块、弹簧、固体润滑剂首尾相接构成滑动轴承摩擦副的轴承面,每个铜合金内层块外侧有凸台,碳钢外层内侧有凹槽,铜合金内层外侧的凸台与碳钢外层内侧的凹槽配合,径向三角条形固体润滑剂表面积占滑动轴承摩擦副的轴承面整个表面积的10-30%,固体润滑剂3采用石墨、二硫化钼、二硫化钨、聚四氟乙烯等具有润滑性能材料中的一种制成或几种混合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69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抗浮锚杆
- 下一篇: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降噪系统和相应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