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的中间料仓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10456.0 | 申请日: | 2014-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8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启民;顾骁南;王宝石;衣云龙;张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F23K3/00 | 分类号: | F23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3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燃料 生物 锅炉 中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料仓,特别涉及一种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的中间料仓系统,属于燃料输送中间仓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能源动力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如温室效应、NOx排放、SO2排放和粉尘污染等。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化石能源枯竭的问题。所以寻求开发新的能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美国国家科学院在《1985-2010年的能源转换》中明确指出:“到2010年,大规模生物质转化所获得的能量将是1985年能源总需求量的20倍”。我国也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比例要占10%左右”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广泛存在。以秸秆为燃料的锅炉由于燃料分布广泛,燃料价格较低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都存在中间料仓,中间料仓位于炉前,将秸秆暂时存储,一旦燃料输送系统发生故障,依靠其暂存的秸秆,保证一定时间内锅炉的燃料供给,避免停炉事故发生。
无论是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还是水稻秸秆,都是容易互相缠绕和连络成整体的。造成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的中间料仓经常发生两种事故:蓬料和卡塞。蓬料就是秸秆之间互相缠绕和连络后,卡在料仓中间某个截面上,造成下面的秸秆被输料机械送入炉膛后,上面的秸秆不再下落的事故。卡塞是由于秸秆之间互相缠绕和连络后,作为一个整体卡住了输料机械的运转,造成的事故。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的中间料仓容易出现蓬料和卡塞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的中间料仓,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充分利用中间料仓的容积,多储存秸秆燃料的同时,避免蓬料和卡塞现象的发生,为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的连续运行提供燃料供应的保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的中间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的中间料仓由均料棘轮、中间棘轮、卸料绞龙和料仓组成;所述料仓为上大下小的四棱台形状,每一个侧面与垂直方向夹角为10°~20°;所述均料棘轮由驱动电机甲、棘轮杆甲和径向焊接在上面的棘刺甲组成,轴线方向与所述卸料绞龙轴线方向垂直;所述棘刺甲长度为秸秆平均长度的1/3~1/2;所述中间棘轮由驱动电机乙、棘轮杆乙和径向焊接在上面的棘刺乙组成,轴线方向与所述卸料绞龙轴线方向平行;所述棘刺乙长度为秸秆平均长度的1/6~1/3;所述中间棘轮相邻两个相对转动,成为一组;多组中间棘轮形成一层中间棘轮;多层中间棘轮均匀地沿着所述料仓高度方向布置,每层之间的净高度差为1.2~1.8m;最低一层中间棘轮与卸料绞龙之间的净高度差为1.2~1.8m,最高一层中间棘轮与均料棘轮的净高度差为1.8~2.2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秸秆由其他输送装置落在料仓上部的均料棘轮上面,调整驱动电机甲的转速,使秸秆被打散,均匀下落到下面的中间棘轮上。调整驱动电机乙的转速,使秸秆在每层中间棘轮上堆积高度维持在1.2~1.8m之间,就可以保证不发生蓬料现象。由于棘刺乙的打散做作用,可以保证秸秆不发生缠绕和连络。最后卸料绞龙上面只承载1.2~1.8米厚的秸秆,不会产生卡塞现象。同时充分利用了料仓的高度,达到了中间存储秸秆燃料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的中间料仓,由于中间棘轮的打散和承载作用,卸料绞龙上不会产生秸秆的缠绕和连络,从而避免了卡塞;同时用于控制了每层秸秆的厚度不超过1.8m,有效避免了蓬料,缺充分利用了料仓空间,充分起到了中间料仓存储燃料,隔绝系统,避免因为输料系统故障导致的停炉事故。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以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锅炉的中间料仓的示意图。
图中:1-均料棘轮;2-中间棘轮;3-卸料绞龙;4-料仓;5-驱动电机甲;6-棘轮杆甲;7-棘刺甲;8-驱动电机乙;9-棘轮杆乙;10-棘刺乙;11-卸料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程学院,未经沈阳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04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稳定剂的脱苯工艺
- 下一篇:一种一体化的LED照明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