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同增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1721.7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5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平;夏璐;解孝林;施雪军;廖永贵;薛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3/02 | 分类号: | C08L63/02;C08L13/00;C08L15/00;C08K7/28;C08G59/4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活性端基液态橡胶和空心玻璃微珠协同增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因其优良的电绝缘、机械、粘接性能,及耐化学腐蚀等特性被广泛使用。然而,环氧树脂的耐开裂、耐热性较差,特别是抗冲击性能低的特点限制了它在高端产品中的应用。增韧改性是提高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的必然选择。增韧环氧树脂的方法包括添加橡胶、热塑性树脂(如聚砜、聚醚砜、聚酰亚胺等)、互穿聚合物网络、核壳结构聚合物、嵌段共聚物,及采用柔性固化剂增韧等方法。其中,液态橡胶增韧,特别是含活性端基的液态橡胶因具有参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能力而备受关注。然而,单纯采用液态橡胶增韧,虽然能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但同时会降低其强度、硬度,及玻璃化温度。
空心玻璃微珠(HGB)具有质量轻、粒径和壁厚可控,抗压强度、熔点及电阻率高,热导系数和热收缩系数小等优点,在石油工业、航空航天、新型高速列车、汽车轮船、隔热涂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同增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以活性端基液态橡胶和空心玻璃微珠为填充剂,实现对环氧树脂的协同增韧,同时空心玻璃微珠赋予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高的模量、弯曲强度和阻尼特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为空心玻璃微珠和活性端基液态橡胶协同增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中空心玻璃微珠的填充量为环氧树脂的1~20wt%,活性端基液态橡胶的填充量为环氧树脂的5~35wt%。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空心玻璃微珠与活性端基液态橡胶在搅拌作用下充分混合;将得到的空心玻璃微珠和活性端基液态橡胶混合物与环氧树脂在60~80℃持续搅拌下,进行预酯化反应2~6小时;
其中,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添加量为环氧树脂的1~20wt%,所述活性端基液态橡胶的添加量为环氧树脂的5~35wt%;
2)向步骤1)得到的预酯化反应后的体系中加入固化剂混合后高速剪切搅拌,制得分散均匀的环氧树脂/空心玻璃微珠/液态橡胶复合分散液;
3)将步骤2)得到的环氧树脂/空心玻璃微珠/液态橡胶复合分散液抽真空脱除气泡后加入固化促进剂,并搅拌混合;
4)将步骤3)所得加入固化促进剂的环氧树脂/空心玻璃微珠/液态橡胶复合分散液浇铸后,分别在低温、中温和高温进行固化,制得协同增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在上述方法中:
所述高速剪切搅拌通常指在300rpm以上的剪切搅拌。
所述的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的E-51、E-44、E-54、E-42中任一种。
所述的空心玻璃微珠粒度为微米级,密度为125~600kg/m3。
所述的活性端基液态橡胶为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端羟基液态丁腈橡胶、端羧基液态聚丁二烯、端羟基液态聚丁二烯中的一种。
所述的固化剂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邻苯二甲酸酐,甲基纳迪克酸酐中的任意一种;固化剂的添加量为环氧树脂的40~100wt%。
所述的固化促进剂为三乙醇胺、苄基二甲胺、2-乙基-4甲基咪唑、二甲氨基甲基苯酚、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中的一种;固化促进剂的添加量为环氧树脂的0.5~2wt%。
所述的低温固化温度为50~80℃,固化时间为1~5小时;所述中温固化温度为100~120℃,固化时间为1~5小时;所述高温固化温度为150~180℃,固化时间为3~10小时。
本发明所得的协同增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韧性、模量、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协同增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实例1和实例2)与纯环氧树脂及环氧树脂/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共混材料的性能对比见表1。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方案实施例1所制备的协同增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脆断表面的扫描电镜(SEM)图。
图2为根据本方案实施例2所制备的协同增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脆断表面的扫描电镜(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17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搅拌设备
- 下一篇:复合肥螺带式锥形混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