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12044.0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4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封顺天;毛彤;冯明;周开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G06F21/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曾晖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启动 应用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互联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智能终端锁屏状态下启动某一特定应用的流程,例如是,输入密码进行解锁,解锁后,查找要启动的应用,找到后通过双击或者单击等操作进行启动。
其中,由于要启动的应用可能需要多次查找,例如,该应用不在当前的手机页面上,需要翻页进行查找,操作流程复杂。并且,任何人都可以启动应用,使得应用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简化启动应用程序的操作流程。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确保启动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启动应用的系统,包括:
指纹识别单元,用于采集指纹信息;
指纹配置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存在与指纹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如果是,则获取与指纹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
应用启动单元,用于启动指纹配置单元查找到的应用程序。
本发明只要输入正确的指纹信息即可找到并启动应用程序。无需翻页查找应用程序,操作流程简单。
此外,由于需要输入正确的指纹信息才能启动应用程序,因此确保了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进一步,指纹配置单元还配置指纹信息与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指纹配置单元还设置指纹信息的组合与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以及判断是否存在与指纹信息组合对应的应用程序,如果是,则获取与指纹信息的组合对应的应用程序。
本发明通过多个指纹信息的组合启动应用程序,增加了启动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进一步,指纹配置单元还设置输入多个指纹信息的先后顺序,以及判断是否存在与多个指纹信息以及指纹信息的先后顺序对应的应用程序,如果是,获取与指纹信息的组合对应的应用程序。
本发明不仅根据指纹信息,还根据指纹信息的输入顺序来启动应用程序。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启动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进一步,指纹识别单元扫描输入的指纹,或者,从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信息。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包括:
采集指纹信息;
判断是否存在与指纹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如果是,获取与指纹信息对应的应用程序;
启动应用程序。
本发明只要输入正确的指纹信息即可找到并启动应用程序。无需翻页查找应用程序,操作流程简单。
此外,由于需要输入正确的指纹信息才能启动应用程序,因此确保了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进一步,获取指纹信息,配置指纹信息与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设置指纹信息的组合与应用程序的对应关系;
判断是否存在与指纹信息组合对应的应用程序,如果是,则获取与指纹信息的组合对应的应用程序。
本发明通过多个指纹信息的组合启动应用程序,增加了启动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进一步,设置输入多个指纹信息的先后顺序;
判断是否存在与多个指纹信息以及指纹信息的先后顺序对应的应用程序,如果是,获取与指纹信息的组合对应的应用程序。
本发明不仅根据指纹信息,还根据指纹信息的输入顺序来启动应用程序。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启动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进一步,扫描输入的指纹,或者,从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信息。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所示为一种启动应用的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一种启动应用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2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