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液与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4408.9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2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夏兰;夏永高;刘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10/0569;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非水电解液与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实用化二次电池系统中,锂离子电池因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等显著优势,长期以来一直牢牢占据着移动通讯、手提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市场,并被认为是今后新能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首选。
目前,商品化锂离子电池所采用的电解液由有机溶剂以及溶于其中的LiPF6所组成。其中,有机溶剂通常是以介电常数大的碳酸乙烯酯(EC)为基础的二元或三元混合溶剂,链状碳酸酯(DMC、DEC或EMC)、羧酸酯或醚类为共溶剂。这些常用溶剂具有电导率高、与锂盐的溶解性好、且能够在正负极形成稳定的SEI膜等特点,因而被认为是电解液体系溶剂的最佳选择。然而,随着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0.5Mn1.5O4、LiMPO4(M=Mn、Co、V)等的开发,它们的充电截止电压均在4.7V以上,而传统的有机溶剂在电位达到4.5V时,会在高氧化活性的正极材料表面发生不可逆的氧化分解,并且其也存在沸点低、闪点低、易燃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与应用。
为了改善高电压锂离子电池正极的循环稳定性,就电解液方面而言,研究者们从添加剂、抗氧化性溶剂两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在电解液中加入少量的添加剂,改善正极界面膜的组成,有效抑制电解液溶剂在充电态正极表面的氧化分解,然而,在电池充电末期,局部的电压极化不均匀很可能在局部区域产生过高的过电位,不可避免地电解液溶剂仍然会发生氧化分解,导致电池循环性能的严重恶化。另一方面,寻找抗氧化性溶剂,目前研究最多的抗氧化性溶剂主要包括二腈类、砜类和离子液体,从现在的研究进展来看,它们虽然具有抗氧化性好的特点,但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与石墨类碳负极兼容性差,导致电池的充放电库伦效率低,限制了其在实际锂离子电池体系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液与锂离子电池,该非水电解液的抗氧化性较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液,包括:溶剂、锂盐与添加剂;所述溶剂为氟代碳酸酯溶剂与碳酸酯溶剂;所述添加剂为含氟醚和/或含氟羧酸酯。
优选的,所述氟代碳酸酯溶剂选自氟代碳酸乙烯酯、双氟代碳酸乙烯酯与三氟代碳酸丙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氟代碳酸酯溶剂与溶剂的体积比大于或等于50%。
优选的,所述碳酸酯溶剂选自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与碳酸甲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的质量为非水电解液质量的0.005%~10%。
优选的,所述含氟醚为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1f选自含氟芳香基、含氟芳香基衍生物或C1~C12的含氟烷基。
优选的,所述含氟羧酸酯为式(I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R2f选自含氟芳香基、含氟芳香基衍生物或C1~C12的含氟烷基。
优选的,所述锂盐的浓度为0.5~3mol/L。
优选的,所述锂盐选自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高氯酸锂、双草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与双氟磺酰亚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非水电解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液与锂离子电池,该非水电解液包括溶剂、锂盐与添加剂;所述溶剂为氟代碳酸酯溶剂与碳酸酯溶剂;所述添加剂为含氟醚和/或含氟羧酸酯。与现有非水电解液相比,本发明采用氟代碳酸酯溶剂为基础溶剂,从而提高了非水电解液的抗氧化性、改善了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降低了非水电解液的可燃性,并且氟代碳酸酯的熔点比碳酸酯溶剂低,从而拓宽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温度,提高了电池的低温性能;同时,本发明在非水电解液中添加了含氟醚和/或含氟碳酸酯作为添加剂,由于含氟醚与含氟羧酸酯的还原电位较高,优先在负极的表面被还原,改善了SEI膜的组成,从而改善了非水电解液的成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对比例3中的非水电解液采用铂微电极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得到的循环伏安图;
图2为本发明用实施例1~3及对比例1~2中得到的非水电解液制备的扣式电池电导率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44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散热的LED灯
- 下一篇:多通道输出光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