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挤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4761.7 | 申请日: | 2014-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2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谭一兵 |
地址: | 523380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铝合金型材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不少铝合金型材生产企业在挤压模具的采购、使用、维护与管理上已经投入巨大的精力,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有部分模具在挤压时未能达到预定产量,严重的甚至挤压不到20个或上机不到2次就提前报废,致使采用昂贵的模具钢制作的模具远远不能实现其应有的效益,同时其模具成型的产品也容易跟模具一起报废。这种现象在国内许多家铝型材生产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更浪费了资源。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挤压装置,有利于提高产品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一种挤压装置,包括:
第一模具,包括底座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凸出的型芯,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注料孔,所述型芯上开设有与所述注料孔相连通的C字形的引流槽;及
第二模具,开设有收容所述型芯的型腔,且所述型腔的形状与所述型芯的形状相匹配。
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芯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引流槽和所述注料孔的引流通道。
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通道为多个,且每个所述引流通道的宽度均一样。
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为多个,且相邻两个所述引流槽相连通。
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芯上还开设有连通相邻两个引流槽的导流通道。
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料孔包括一直流部和从所述直流部端部向外侧延伸形成的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与所述引流槽相连通。
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部呈碗形。
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料孔还包括一引流部,所述引流部位于所述直流部和缓冲部的侧部,所述引流部与所述直流部和缓冲部相连通,所述引流部连通所述引流槽。
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槽的内径小于10毫米。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包括底座及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凸出的型芯,底座上开设有注料孔,型芯上开设有与注料孔相连通的C字形的引流槽;第二模具上开设有收容型芯的型腔。挤压时,型芯匹配收容在型腔内,待成型物料从注料孔进入C字型的引流槽,形成具有开口的固定筒,成品率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挤压装置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挤压装置的第一模具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模具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注料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挤压装置的第二模具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挤压装置,
100第一模具,110底座,120型芯,130注料孔,131直流部,132缓冲部,133引流部,140引流槽,141导流通道,150引流通道,
200第二模具,210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挤压装置10包括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的横截面均为圆形。第一模具100与第二模具200匹配扣合使用。工作时,待成型的物料通过第一模具100和第二模具200的相互挤压,形成特定结构的产品。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模具100包括底座110及固定设置于底座110上的凸出的型芯120。底座110与型芯120一体成型。底座110为圆饼形状。
请一并参阅图4,底座110上开设有注料孔130。本实施例中,注料孔130包括一直流部131和从直流部131端部向外侧延伸形成的缓冲部132,缓冲部132与引流槽140相连通。该缓冲部132呈碗形,还可以是等腰梯形,即该缓冲部132的侧壁可以为弧面型或平面型。该直流部131呈直筒状。缓冲部132与引流槽140相连通。待成型物料先通过直流部131进入缓冲部132。缓冲部132用于存储缓冲物料,保证各个注料孔130的物料以均匀平等的流动速度进入引流槽140,从而使来自引流槽140外部各个方向的注料孔130中的物料压力相互抵消,防止模具因高压力挤压而产生变形,同时使成型后的型材各个部分的密度均等,提高型材的结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47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合成金刚石压力机加热系统绝缘检测装置
- 下一篇:抽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