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6802.6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0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元;俞云龙;闫红魁;杭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姚姣阳 |
地址: | 2151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静脉 留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针刺作用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减轻家属的焦躁情绪,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
现有的静脉留置针在使用后退针,针头被患者的血液所污染,医护人员在拔离或清理丢弃留置针时,容易被针头所刺伤而容易感染疾病,同时废弃的针头裸露在环境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CN201481960U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针尖屏蔽组件的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针尖屏蔽组件中的弹性钢片弹起挡片挡住针管,使针管不能再次穿出,从而防止针刺伤害医护人员。但是,该弹性钢片容易丧失弹性,一旦挡片不能被弹起,就不能达到阻挡针管再次穿出的效果,丧失了防止针刺伤害的功能,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此类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202822325U和CN203169724U均公开了一种防针刺保护组件,其原理同样是采用弹片卡住或挡住针管,使其不能再次穿出。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防针刺保护组件具有一个通病:由于针管在被拔出的过程中,在保护座内始终被弹性钢片压迫并具有被压弯的趋势,导致所述针管与保护座之间的摩擦力很大,因此医护人员在拔出针管的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操作极其不便,更有甚者由于使力过大而将已位于静脉中的导管也拔出,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中国专利201310003103.9揭示了一种安全型留置针,采用外力将导管通孔堵塞,用于阻挡针管再次穿出。但是这样的结果在于,一旦外力失效则防针刺保护的目标就不能实现;而且如果前端限位装置再重力的作用下在空腔内自由滑动,则针管仍然具有再次穿出的几率,因此该结构用于防针刺的效果不好且不安全保险。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安全型静脉留置针,使静脉留置针在使用退针后针头避免裸露在环境中,防止针刺后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安全型静脉留置针,使静脉留置针在退针时方便可靠,操作安全。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针管组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导管组件上的输注液接头,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座及设置在所述导管座前端的导管;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座及固设在所述针座上的针管,所述针管插设于所述导管和导管座的内部;所述导管座与所述针座之间设有一防针刺保护组件;所述防针刺组件包括一具有中空结构的保护座,所述保护座设有用于所述针管穿过的贯穿通道,所述保护座的中空内部置有至少一个异形活动体,所述异形活动体上设有用于所述针管穿过的通孔,当所述针管脱离所述异形活动体的通孔后,所述异形活动体失去支撑点翻转或倾斜不能再保持原有状况以至于堵塞所述贯穿通道。
优选的,所述异形活动体是外形为球形,三角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金属件或塑料件,当所述针管穿过所述通孔时,所述异形活动体与所述保护座之间有间隙。
优选的,当所述异形活动体的外形为球形时,所述通孔穿过所述球形的球心。
优选的,所述异形活动体为具有通孔的平头螺钉结构或锥形体结构,具有一大端。
优选的,当所述针管上穿设有两个为两个以上所述异形活动体时,所述异形活动体的形状为相同或不同。
优选的,所述保护座的内腔具有一楔面,所述楔面设于所述保护座内腔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保护座由一个卡套和一个卡塞卡接而成,所述卡套和卡塞上均设有用于所述针管穿过的圆孔,所述圆孔共轴形成所述贯穿通道,所述楔面设于所述卡套内腔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卡塞的圆孔为台阶状,所述卡塞的圆孔的最小直径小于所述针管的扁体部的最大直径。
优选的,所述卡塞内嵌一金属块,所述金属块具有一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针管的扁体部的最大直径。
优选的,所述卡套的前端设有突起,所述导管座的后端设有与之相卡接的穿孔。
优选的,所述导管座内设有一隔离塞,所述隔离塞位于所述保护座的前端;所述导管座通过一长导管与注输液接头连接,所述长导管上设有一止流夹;所述注输液接头为无针接头或者正压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68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