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房梁支柱的施工方法及其施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18202.3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0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龙敏健;陈静;彭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G13/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房梁 支柱 施工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梁支柱的施工方法及其施工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各种工程建设,特别是地铁、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越江管线、跨江大桥等建设中,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同一结构中不同净高和直径的圆柱数量也越来越多,支模材料周转要求高,圆木模一般周转次数为5~7次,玻璃钢模板周转次数为10~12次, 在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支模方法会浪费材料和人力,增加工程成本,所以现有的施工方法还是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适用性强、操作简单、施工快速、且适用于生产现场使用、并能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房梁支柱的施工方法及其施工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房梁支柱的施工方法为,该方法包括设置在楼面板之间的支撑柱,并按以下步骤对楼面板之间的支撑柱进行施工:
第一步:首先对支撑柱进行定位放线,并在支撑柱的四周搭建操作架;
第二步:在支撑柱的外围一圈绑扎钢筋,钢筋上设置有直螺纹套筒,并通过冷挤压将钢筋进行连接;
第三步:在支撑柱的外围钢筋上设置一圈玻璃钢模板,并用木方和设置在操作架上的脚手架钢管进行固定;
第四步:在支撑柱外围设置的玻璃钢模板与楼面板之间的支撑柱顶部设置木制圆模板,在木制圆模板上设置有浇筑开口;
第五步:在木制圆模板与楼面板之间设置加固板,并在支撑柱的柱根外围设置一层防漏砂浆,最后向浇筑开口内浇筑混凝土,完成对支撑柱的施工。
上述玻璃钢模板插入到木制圆模板内,并在木制圆模板的外围设置钢带进行加固。
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本发明的一种房梁支柱的施工装置为,该装置包括设置在楼面板之间的支撑柱,在支撑柱的四周设置有操作架,在支撑柱外围绑扎钢筋,在钢筋的外围设置玻璃钢模板,在玻璃钢模板与楼面板之间安装有木制圆模板,在木制圆模板上设置有浇筑开口,木制圆模板与楼面板之间设置有加固板,在操作架上设置有固定玻璃钢模板的脚手架钢管。
在上述操作架上铺设有方便施工人员施工的竹筏。
在上述支撑柱柱根外围设置一层防漏砂浆。
上述玻璃钢模板的顶部插入到木制圆模板内,在木制圆模板上设置有钢带。
在上述脚手架钢管和玻璃钢模板之间设置有木方。
在上述钢筋上设置有直螺纹套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采用的玻璃钢模板,综合了钢模强度高及木模容易搬运特点,并避免了拼装导致观感差,同时本发明还具有重量轻、施工速度快、运输方便、节省模具胎心制作费用、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本发明针对不同直径、不同净高的柱子进行分类,分别对每种类别进行配模,对数量较多的类别配备高度可调节玻璃钢模板,数量较少的类别不需要周转太多次,配备木制圆模板,圆柱配模采用上部用木模,下部用玻璃钢,不同高度的圆柱只需要调节木模与玻璃钢模板的搭接长度来达到圆柱的高度,不同高度的圆柱不需要每套都配模,从而具有增加材料的周转次数,减少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操作架的脚手架钢管与玻璃钢模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楼面板和支撑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操作架上设置的竹筏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撑柱绑扎钢筋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柱,2-操作架,3-钢筋,4-玻璃钢模板,5-木制圆模板,6-浇筑开口,7-加固板,8-脚手架钢管,9-竹筏,10-防漏砂浆,11-钢带,12-木方,13-,14-直螺纹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房梁支柱的施工方法,包括设置在楼面板之间的支撑柱,按以下步骤对楼面板之间的支撑柱进行施工:
第一步:首先对支撑柱进行定位放线,并在支撑柱的四周搭建操作架;
第二步:在支撑柱的外围一圈绑扎钢筋,钢筋上设置有直螺纹套筒,并通过冷挤压将钢筋进行连接;
第三步:在支撑柱的外围钢筋上设置一圈玻璃钢模板,并用木方和设置在操作架上的脚手架钢管进行固定;
第四步:在支撑柱外围设置的玻璃钢模板与楼面板之间的支撑柱顶部设置木制圆模板,在木制圆模板上设置有浇筑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82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