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源配电网节能优化调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8260.6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7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郭上华;曹奇;张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J3/38;G06Q10/04;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国荣 |
地址: | 519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节能 优化 调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配电网的优化调度技术,为一种多源配电网节能优化调度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变革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大势所趋。以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因其低碳环保等优势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DG以分散或微网的形式在配电网中的渗透率正在逐步提高。这使得整个配电网络呈现多源融合的复杂结构特征,由于多数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具有较强的间歇性和随机性,甚至具有反调峰特性,这对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配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设备“两遥”信息的采集为基础,结合“遥控”对现场设备进行管理和操作,优化调度的模型往往以网络损耗等经济指标为优化目标,以功率平衡、电压水平等为约束条件,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开关状态、变压器变比、电容器投切等。而在新型多源配电网中,调度目标除了尽可能降低网损外,还应充分考虑环保节能目标,以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优势;在控制措施方面,部分可控电源(如燃气轮机发电)和微网的运行状态可以作为控制对象,在电网调度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若能对此类电源的运行状态进行适当控制,不仅可以改善配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还可以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节能环保。
总之,在含分布式发电的多源配电网中,传统的调度方式由于缺乏对分布式电源和微网的控制措施,已不再适用,应重新构建新的调度模型和开发新型调度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源配电网节能优化调度系统,将可控型电源的运行状态纳入优化调度的范围中。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源配电网节能优化调度系统,包括一种三层调度架构,所述调度架构包括主站、子站及智能终端,其中所述主站与子站之间采用光纤通信方式,所述子站与智能终端之间采用光纤、载波或无线通信方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站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其设置有服务器群及调度工作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服务器群包括服务器群包括优化调度服务器、实时数据服务器、历史数据服务器、模型服务器及WEB服务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优化调度服务器用于优化调度模型的构建与快速解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优化调度模型由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优化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包括配电网络损耗、购电成本及能耗水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优化调度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节点电压约束、变压器变比约束、无功补偿容量约束及可控电源的出力约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模型服务器包括各类配电变压器、分布式电源、储能元件、配电线路、负荷及无功补偿元件的公共信息模型。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本发明的多源配电网节能优化调度系统层次清晰,可实现对可控型电源出力的最优控制,将发电能耗水平最低作为优化目标之一,体现了低碳节能的特点,当在主站中执行优化调度指令时,其会根据获取的配网数据建立上述多目标节能优化调度模型,并进行解算,将优化调度结果显示在工作站人机界面中,供调度员决策参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节能优化调度系统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为主站,2为子站,3为智能终端,4为配电变压器,5为断路器,6为网源分界开关,7为分布式电源,8为储能元件,9为配电线路,10为负荷,11为无功补偿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配网调度方式不能有效发挥分布式电源7的优势、不能体现环保节能目标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多源配电网节能优化调度系统,将可控型电源的运行状态纳入优化调度的范围中。
参照附图1,本节能优化调度系统包括一种三层调度架构,该调度架构由参与调度的主站1、子站2及智能终端3构成,其中主站1与子站2间采用光纤通信方式交换信息,子站2与智能终端3的通信方式则因地制宜,可采用光纤、载波或无线等通信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珠海许继电气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8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平板式非接触拾电器
- 下一篇:防旁流式直接安注导流件及直接安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