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隔膜自动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18589.2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7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余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14 | 分类号: | H01M2/1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孙人鹏 |
地址: |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隔膜 自动 生产 系统 | ||
1.一种电池隔膜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按照生产工序依次设置有皂化处理装置(1)、第一清洗处理装置(2)、银镁处理装置(3)、碱处理装置(4)、第二清洗处理装置(5)、浸泡处理池(6)、烘干处理装置(7)、微孔检测装置(8)以及成品真空封装机(9);所述皂化处理装置(1)用于对银锌电池隔膜进行皂化处理;所述第一清洗处理装置(2)用于对皂化处理后的银锌电池隔膜进行一次清洗,清除残留的皂化液;所述银镁处理装置(3)用于对一次清洗后的银锌电池隔膜进行银镁处理;所述碱处理装置(4)用于对银镁处理后的银锌电池隔膜进行碱处理;所述第二清洗处理装置(5)用于对碱处理后的银锌电池隔膜进行二次清洗,清除残留的碱液;所述浸泡处理池(6)用于对二次清洗后的银锌电池隔膜进行离子水浸泡;所述烘干处理装置(7)用于对浸泡后的银锌电池隔膜进行烘干;所述微孔检测装置(8)用于对烘干后的银锌电池隔膜进行质量检测;所述成品真空封装机(9)用于对处理完成后的银锌电池隔膜进行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隔膜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皂化处理装置(1)设置有左支架(11a)与右支架(11b),在所述左支架(11a)与右支架(11b)之间安装有皂化池(12),在所述右支架(11b)上安装有第一隔膜放圈辊(16)以及第一隔膜导向杆(18),在所述左支架(11a)上安装有第一隔膜收圈辊(14)、粘布辊(15)以及收膜动力装置(17),所述收膜动力装置(17)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隔膜收圈辊(14)转动实现银锌电池隔膜的回收,在所述皂化池(12)内设置有隔膜导向杆组(13),所述第一隔膜放圈辊(16)放出的银锌电池隔膜经过所述第一隔膜导向杆(18)送入所述皂化池(12)进行皂化处理,该银锌电池隔膜在皂化池(12)内经过所述隔膜导向杆组(13)绕折后送入所述第一隔膜收圈辊(14)中,在所述第一隔膜收圈辊(14)回收银锌电池隔膜时,所述粘布辊(15)上的粘布还夹设在相邻两层银锌电池隔膜之间;在所述右支架(11b)上设置有长度传感器(19),该长度传感器(19)的测长轮靠近所述第一隔膜导向杆(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隔膜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皂化池(12)包括皂化箱(12a)和热水箱(12b),所述皂化箱(12a)设置在热水箱(12b)内,在所述皂化箱(12a)上安装有溢水管(110)与排皂化液管(111),在所述热水箱(12b)上安装有进水管(112)和排水管(113);在所述皂化池(12)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14)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15),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14)的感应端伸入所述皂化箱(12a)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15)的感应端伸入所述热水箱(12b)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隔膜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导向杆组(13)包括位于所述皂化箱(12a)右侧的第一导向杆组和位于所述皂化箱(12a)左侧的第二导向杆组,所述第一导向杆组从下到上分别为第一导向辊、第一光杆和第三导向辊,所述第二导向杆组从下到上分别为第二导向辊、第二光杆和第四导向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隔膜自动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处理装置(2)与第二清洗处理装置(5)结构相同,均设置有底座(21),在所述底座(21)上的安装有清洗池(22),在所述清洗池(22)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圈辊支撑板组(23)和第二圈辊支撑板组(24),所述第一圈辊支撑板组(23)用于放置第一隔膜圈辊(25),所述第二圈辊支撑板组(24)用于放置第二隔膜圈辊(26),在所述清洗池(22)前后两侧的底座(2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承板(210),在后侧的第一支承板(2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动力装置(28)和第二动力装置(29),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8)带动第一隔膜圈辊(25)转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29)带动第二隔膜圈辊(26)转动,使得银锌电池隔膜在所述第一隔膜圈辊(25)和第二隔膜圈辊(26)上反复传动,在所述第一隔膜圈辊(25)和第二隔膜圈辊(26)之间的隔膜传送通道上设置有至少一根托杆(27),该托杆(2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清洗池(22)前后两侧的底座(21)上,在所述清洗池(22)右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圈辊支撑板组(211),在该第三圈辊支撑板组(211)的右侧设置有挡水板(2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师范大学,未经重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858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