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光模块与具有导光模块的双稳态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19348.X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8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戴晟傑;胡佳状;萧书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F21V8/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丛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具有 双稳态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模块与一种双稳态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今各式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中,便携式电子装置已广泛地应用电泳显示装置作为显示屏幕,例如电子书。电泳显示装置的显示介质层(或称电子墨水)主要是由电泳液以及掺在电泳液中的白色、黑色粒子所构成。通过在显示介质层施加电压,可以驱动白色、黑色粒子移动,以使各个像素分别显示黑色、白色或灰阶。
在现有技术中,电泳显示装置是利用入射光线照射显示介质层,来达成显示的目的,因此不需背光源,可节省电力消耗。为了扩大电泳显示装置的应用,一般会在电泳显示装置的前面板上方设置前光模块。设置前光模块的目的是为了让电泳显示装置即使在环境光线不足的地方,仍可对显示介质层发出入射光线,以供使用者观看电泳显示装置所显示的画面。
现有技术主要是采用LED在导光板的侧面入光,并通过导光板的光线照射电泳显示装置。然而,在显示装置的发展上在是以薄型化为趋势,当导光板的厚度缩小到0.25毫米(mm)或是更小的厚度时,若是依然采用厚度0.3毫米(mm)以上的LED,就会产生漏光的问题。由于LED位于导光板的侧面,因此漏光的方向与导光板内的导光方向相同,会影响导光板可视区的光学品味。如此一来,LED光源的厚度会受限于导光板的厚度,造成设计者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模块,其导光板的可视区的发光效率得到提升,并且光源的厚度不会受限于导光板的厚度。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模块。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导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光源与反射体。导光板具有混光区与可视区。混光区位于导光板的边缘,且混光区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凸结构。光源朝向混光区的第二表面。当光源发光时,光线由第二表面进入混光区,并由第一凹凸结构反射至可视区。反射体覆盖于第一凹凸结构,且反射体与第一凹凸结构的多个底部间形成多个间隙。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反射体包含银、铝、汞、银色漆或白色漆。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源对准第一凹凸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光板的厚度为h。每一第一凹凸结构的厚度介于1微米至0.9h的范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表面具有多个第二凹凸结构,且第二凹凸结构朝向光源。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凹凸结构为连续的凹凸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每一第一凹凸结构的剖面形状为三角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每一第一凹凸结构包含相连的两个壁面,且两个壁面均为平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壁面的夹角介于20至80度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每一第一凹凸结构包含相连的两个壁面,且两个壁面分别为平面与曲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每一第一凹凸结构包含相连的两个壁面,且两个壁面均为曲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凹凸结构的俯视形状为直线、折线或曲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凹凸结构的多个顶部的连线与水平线夹锐角。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导光模块为双稳态显示装置的前光模块。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双稳态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一种双稳态显示装置包含显示背板与导光模块。显示背板包含阵列基板与前面板。前面板位于阵列基板上,且前面板包含透明基板与显示介质层。显示介质层位于阵列基板与透明基板之间。导光模块位于显示背板上,用以为显示背板提供光线。导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光源与反射体。导光板具有混光区与可视区。混光区位于导光板的边缘。混光区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具有多个第一凹凸结构。光源朝向混光区的第二表面。当光源发光时,光线由第二表面进入混光区,并由第一凹凸结构反射至可视区。反射体覆盖于第一凹凸结构,且反射体与第一凹凸结构的多个底部间形成多个间隙。壳体环绕于显示背板与导光模块,且覆盖混光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93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角度旋转光纤装置
- 下一篇:偏光片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