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箱内气液分离擦窗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19820.X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8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倪祖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05 | 分类号: | A47L1/05;A47L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慧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9 | 代理人: | 丁秀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箱 内气液 分离 擦窗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箱内气液分离擦窗机。
背景技术
擦窗机等硬表面抽吸装置常用于抽吸硬表面、尤其平铺的墙或者地面,或者也用于从窗户玻璃或者玻璃门去除水膜,并借助于抽吸机组产生抽吸气流,从而能够通过抽吸嘴从硬表面上吸取脏颗粒和小水滴,并且能够将脏颗粒和小水滴转移到脏液体容器中,例如美国专利US3254360、US3118165中有相关技术介绍。另外市场出现一些擦窗机,其采用吸嘴、与吸嘴相连且进行气液分离的分离室、和位于分离室下游的水箱等结构实现,但由于分离室的容积非常狭小和有限,一旦硬表面积聚有大量水时,分离室不仅无法容纳这些水,而且很容易所吸收到的水也从分离室回流到吸嘴上且重新污染硬表面,而且由于擦窗机是多个方向使用,用户在改变运动方向时,分离室内所积留的脏水也因运动方向改变而受到冲击并重新污染硬表面,给用户带来清洁不便。另外擦窗机为便于用户手持使用,其重量和体积均有限制,且为顺应小型化的需求,其各元件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可靠装配且又能提高用户的便捷性和硬表面的清洁度也是业界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箱内气液分离擦窗机,以容纳更多的污水且防止污水倒流回到硬表面上,减少用户使用不便。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箱内气液分离擦窗机,其包括:水箱内气液分离,进水管或出气管至少部分插入水箱。
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进水管设置有防止水回流的单向阀。
其包括具有手柄的机体、与机体相连接的吸嘴组件、与出气管相连且设置在水箱上方的电机,其中水箱位于电机和手柄的同一侧。
所述电机位于进水管的一侧且介于手柄和吸嘴组件之间。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箱内气液分离擦窗机,其包括:具有手柄的机体、与机体相连接的吸嘴组件、与吸嘴组件相连的进水管、与机体相固定且内部进行气液分离的水箱、设置在水箱上方且被机体包覆的电机、和连接水箱和电机之间的出气管,其中进水管或出气管至少部分插入水箱并在进水管或出气管周围在多角度使用时形成存储污水的临时区域。
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进水管设置有防止水回流的单向阀,而水箱位于电机和手柄的同一侧,且所述电机位于进水管的一侧且介于手柄和吸嘴组件之间并安装到水箱上。
所述电机的中心线、进水管的中心线、出气管的中心线三者相交成一直角三角形。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箱内气液分离擦窗机,其包括:机体、与机体相连接的吸嘴组件、位于吸嘴组件下游的水箱、部分插入到水箱内且固定的进水管、与进水管末端一体相连的隔离件、部分插入到水箱内并固定的出气管、与出气管相连的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的叶轮,其中进水管或出气管周围在多角度使用时形成存储污水的临时区域。
在第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隔离件的截面积大于进水管或出气管的截面积,且隔离件所在平面与进水管的进水方向相交成一钝角。
本发明优点是:
本发明利用水箱来实现气液分离,不仅有利于吸取硬表面的大量少,也可以防止污水从机体向外喷出,避免二次污染,且通过水箱和电机的装配关系,也便于用户的使用,且提高硬表面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中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中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进水管的立体图;
其中:10、机体12、手柄20、吸嘴组件22、刮片30、水箱;32、进水管34、出气管36、弯管40、电机42、叶轮50、单向阀;52、阀帽54、阀座56、弹性件60、接头100、左半部102、右半部;104、盖板部200、吸入通道300、收容腔302、进水口304、出气口;306、安装座340、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198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