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地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0106.2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9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左小彪;冯志海;刘武;颜雪;纪高宁;朱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1/18 | 分类号: | B64C1/18;C08L63/00;C08K3/2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张丽娜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复合材料 地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地板,其特征在于:该地板具有夹层结构,包括蒙皮、芯材以及将蒙皮和芯材进行粘接的阻燃结构胶;
所述的蒙皮的材料为连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预浸料;
所述的芯材的材料为芳纶纸蜂窝;
所述的阻燃结构胶为环氧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纤维为无碱玻璃纤维单向带、高强玻璃纤维单向带、无碱玻璃纤维布、高强玻璃纤维布、碳纤维单向带或碳纤维布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地板,其特征在于:阻燃结构胶的结构形式为胶膜或胶黏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结构胶膜或胶黏剂,其成分与蒙皮预浸料所用改性环氧树脂一致,面密度为100~300g/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为芳纶I型或芳纶II型,厚度6.3~25.4mm,孔格为1.83mm或2.75mm规格,密度为48~192kg/m3。
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燃复合材料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1)将环氧树脂和有机溶剂进行混合,低速搅拌,得到环氧树脂溶液;
2)在步骤1)得到的环氧树脂溶液中依次加入增韧剂、阻燃剂、固化剂和促进剂,之后进行高速搅拌60~150分钟,然后将搅拌好的混合液经三辊研磨,即制得改性环氧树脂基体;
3)将步骤2)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基体用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进行稀释,使得到的溶液的比重为0.9~1.2;
4)将步骤3)得到的溶液与纤维增强材料在溶液浸胶机上进行连续浸渍、烘干和收卷工序,最后得到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预浸料,其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预浸料的挥发份含量低于1.5%;
5)按照设定尺寸裁剪步骤4)得到的纤维增强环氧树脂预浸料,根据设计的承载和厚度要求选择合适密度和厚度规格的蜂窝,并在其上下表面依次铺覆阻燃结构胶膜或均匀涂覆同组分阻燃胶黏剂、预浸料叠块、四氟布或塑料膜或胶衣、金属模板,得到预制体,最后将预制体放入压机进行热压成型;或者采用真空袋将预制体包覆后置于热压罐或烘箱中固化成型,完成后降温到60℃以下,最后依次脱除金属模板、四氟布或塑料膜,得到阻燃复合材料地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环氧树脂选自牌号为E44、E51、F46、AG80、AFG-90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溶剂为丙酮;环氧树脂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00:10~10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增韧剂为端羧基丁腈橡胶、纳米丁腈橡胶粉体、含羧基丙烯酸树脂、端羧基聚丁二烯、端羟基聚丁二烯、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缩丁醛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质量份数为3~25,以步骤1)中环氧树脂的质量为100份计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阻燃剂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三聚氰胺、聚合磷酸酯、包覆红磷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质量分数为3~25,以步骤1)中环氧树脂的质量为100份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固化剂为双氰胺、改性双氰胺、双氰二胺、BF3.2,4-二甲基苯胺、间苯二酸酰肼、琥珀酸酰肼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质量分数为2~15,以步骤1)中环氧树脂的质量为100份计算。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地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促进剂为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乙基咪唑、2,4-二甲基咪唑、1-氰乙基取代咪唑、N,N’-二甲基二苯基脲、N,N’-二乙基二苯基脲、N-对氯代苯基-N,N’-二甲基脲、1,1-二甲基3-苯基脲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质量分数为1~10,以步骤1)中环氧树脂的质量为100份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010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牵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感染科用肝病诊疗器械消毒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