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燃料的燃烧方法及燃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20319.5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0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车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车战斌 |
主分类号: | F23B50/04 | 分类号: | F23B5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燃料 燃烧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炉膛顶部设有进料口,在炉膛内对应进料口设有承接从进料口进入的燃料的炉箅,从进料口进入的固体燃料在炉箅上形成由进料口延伸到炉箅的堆料层;在该堆料层其中一侧的炉膛设有连通于尾气出口的燃烧腔,堆料层邻近燃烧腔的侧面形成为燃烧侧,其中,
仅从与燃烧侧相对的堆料层另一侧上部向堆料层供风,点燃堆料层,风穿过堆料层,从堆料层的燃烧侧穿出,在堆料层的燃烧侧形成朝向燃烧腔的燃烧火焰,燃料随着体积变小而逐渐下移,新燃料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补充到堆料层上,该新燃料被加热后析出挥发份;风带着析出的挥发份从堆料层的燃烧侧穿出并朝向燃烧腔流动,挥发份被燃烧火焰产生的热点燃,进入燃烧腔燃烧,燃烧尾气从尾气出口排出;同时,析出挥发份后的固定碳燃料被点燃,进行碳燃烧,产生新的燃烧火焰,燃尽后产生的灰烬通过堆料层底部的炉箅排出,随着燃烧的进行,新燃料不断补充至堆料层上,形成燃烧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堆料层在进风侧和燃烧侧之间的两相对侧面与炉膛内壁相接,从而将进风侧与燃烧侧隔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炉膛的进料口与炉箅之间的位于进风侧与燃烧侧之间的该两相对侧内壁的侧壁面,与堆料层在进风侧与燃烧侧之间的两侧面可形成的自然堆放坡度一致或位于该自然堆放坡度内侧,从而使得堆料层在进风侧与燃烧侧之间的两侧面与炉膛内壁相接。
4.一种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包括炉膛,在炉膛上设有进风口和固体燃料进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设在炉膛顶部,在炉膛内对应所述进料口设置有承接从进料口进入的固体燃料的炉箅,固体燃料形成从进料口延伸到炉箅上的堆料层,在该堆料层其中一侧的炉膛设有连通于尾气出口的燃烧腔,堆料层邻近燃烧腔的一侧形成为燃烧侧,与该燃烧侧相对的堆料层另一侧形成为进风侧,在进风侧具有仅允许向堆料层上部供风的侧壁,从而进入炉膛的风所产生的主气流由堆料层进风侧上部进入堆料层,穿过堆料层后从燃烧侧进入燃烧腔,最后从尾气出口排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侧的侧壁设置成,在进风侧上部形成有允许气流通过的允流结构,在进风侧下部形成有阻挡气流通过的阻流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侧侧壁整体为阻流结构,该侧壁的顶部与炉膛顶壁之间具有间隔,由该间隔形成为所述的允流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侧侧壁顶部与炉膛顶壁相接,其中上部为允流结构,下部为阻流结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允流结构为设置在进风侧侧壁上部的开口或者允许气流通过的空隙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结构为栅栏结构、栅格结构或网格结构。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为竖直侧壁、倾斜侧壁或弧形侧壁。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由所述炉膛的一部分侧壁构成。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由设置于进风侧的侧壁部件构成。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炉箅上方承接固体燃料的堆料区域内设有拨料机构,控制拨料机构运动将呈燃烧状态的燃料拨松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机构由转动式拨料器构成或由移动式拨料器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器包括有拨料辊,所述拨料辊上排列有拨料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翅由拨料棒或拨料环构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固体燃料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翅沿拨料辊轴向对称排列、或非对称排列、或螺旋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车战斌,未经车战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03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