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两用奶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20538.3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8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伟然 |
主分类号: | A61J9/00 | 分类号: | A61J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围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两用 奶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奶瓶,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两用奶瓶。
背景技术:
日前,传统的奶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瓶体只具有一个容腔,使得奶瓶只能盛装一种液体,而通常婴儿在喂奶时,还需要喂水,特别是在晚上入睡时前,需要及时喂水以保持口腔卫生、预防龋齿,若使用喂奶的奶瓶喂水,易交叉感染、不卫生,现在越来越多的妈妈给孩子准备两个两奶瓶,喝奶和、喝水分开使用,但外出携带极其不便。
中国专利号为201020249362.1公开了一种奶瓶,其提供了一种双瓶嘴的奶瓶,该奶瓶能达到婴孩挤压吸入奶液和自动吸入温水的目的,但该奶瓶瓶体较大,喂食时握持不便,而且开水层设计外层,开水层装进开水时,由于热传导原理,妈妈且无法准确估摸奶水的温度,容易烫伤孩子,同时据统计小孩在一岁左右不宜再使用奶嘴喂水,不利于小孩的下颌发育,该奶瓶实用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两用奶瓶,该奶瓶瓶体内瓶用于盛装热水,既可以对外瓶内的奶液传导热量,又使热水具有极佳的保温效果,给孩子喂奶时,只需用手握持奶瓶瓶体即可感知奶水的温度,方便外出时给孩子喂奶、喂水,解决了传统的两用奶瓶因无法估摸奶水温度而容易烫伤孩子的问题,而且内瓶瓶口为吸管设计,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己喝水的习惯。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新型两用奶瓶,包括瓶体、外瓶盖和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瓶口与外瓶盖活动连接,外瓶盖上设有奶嘴且其外边缘设有连接螺纹圈并活动连接一盖罩,外瓶盖与瓶体内部连通;所述瓶体内部设有一竖直腔体的内瓶,内瓶瓶口向瓶体底部外延伸,该内瓶瓶口上配合连接一内瓶盖,内瓶盖为底部光滑的圆柱体,内瓶盖底部开设有条形凹槽,条形凹槽内设有吸管口并配合连接一滑盖;所述内瓶内设有橡胶吸管,橡胶吸管的上部穿过吸管口与内瓶盖固定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瓶体外壁设有相互倒置的奶液容积刻度和水量容积刻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奶瓶瓶体分为外瓶和内瓶,外瓶可用于盛装奶液并通过奶嘴喂食,内瓶用于盛装热水,既可以对外瓶内的奶液传导热量,又使热水具有极佳的保温效果,给孩子喂奶时,只需用手握持奶瓶瓶体即可感知奶水的温度,不会发生烫伤,方便外出时给孩子喂奶、喂水,使用卫生,而且内瓶瓶口为吸管设计,有利于孩子练习用吸管喝水,逐渐脱离使用奶瓶喝水的习惯,同时内瓶盖的特殊设计,使得奶瓶闲置时可竖直放置于桌面上,不易倾倒,安全又实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
参见附图1,一种新型两用奶瓶,包括瓶体1、外瓶盖2和奶嘴21,所述瓶体1瓶口与外瓶盖2活动连接,外瓶盖2上设有奶嘴21且其外边缘设有连接螺纹圈22并活动连接一盖罩23,外瓶盖2与瓶体1内部连通;如图2所示,所述瓶体1内部设有一竖直腔体的内瓶3,内瓶3瓶口向瓶体1底部外延伸,该内瓶3瓶口上配合连接一内瓶盖31,内瓶盖31为底部光滑的圆柱体,内瓶盖31底部开设有条形凹槽311,条形凹槽311内设有吸管口312并配合连接一滑盖313,巧妙地设计使得奶瓶闲置时,可竖直放置在桌面上,不会倾倒;所述内瓶内设有橡胶吸管32,橡胶吸管32的上部穿过吸管口312与内瓶盖31固定连接;所述滑盖313内壁与条形凹槽311底部之间形成一与橡胶吸管32匹配的固定槽,不喝水时,推动滑盖313使其将橡胶吸管32折弯放置在条形凹槽311内,固定槽方便橡胶吸管32口312密封,倒置放置时不易漏水且操作简单、方便;内瓶用于盛装热水,既可以对外瓶内的奶液传导热量,又使热水具有极佳的保温效果,给孩子喂奶时,只需用手握持奶瓶瓶体1即可感知奶水的温度,不会发生烫伤,方便外出时给孩子喂奶、喂水。
所述瓶体1外壁设有相互倒置的奶液容积刻度11和水量容积刻度12,孩子在喝奶或喝水时,可以随时观察孩子食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伟然,未经叶伟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05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