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振弦式传感器激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0948.8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赵质彬;蒋红庆;郑元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10 | 分类号: | G01L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003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弦式 传感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测量范畴,涉及振弦传感器测量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振弦式传感器激振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道路、桥梁、水利等各种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安全的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而安全监测与预警无疑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常用振弦式传感器作为信号采集元件,振弦式传感器主要由钢弦和线圈组成,将振弦式传感器的钢弦两端和待测物固定,使得钢弦对待测物有相应的变化,测量待测物的应力就可通过对钢弦激振的方式来获取待测物的应力值。
传统的数据采集装置所采用的激振方式一般为高压拨弦激振和低压扫频激振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拨弦激振方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高压拨弦激振方式具有振弦式传感器的钢弦振动持续时间短,信号不易拾取,测量精度差,且易使振弦式传感器钢弦老化而使传感器失效的缺点。而低压扫频激振方式虽然保护了钢弦,但其一般都是由频率下限扫到频率上限的连续脉冲去激振,扫频激振频率范围较宽,所以需要较长的激励时间,而且会造成已经共振的振弦在扫频结束时振幅己有所衰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低压扫频激励时间过长、振幅衰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弦式传感器激振方法,包括以下次序的操作步骤:
阶段一:
(1)、提供扫频激振频段:由单片机控制激振电路发出包含有与振弦传感器共振的扫频激振频段,并在单片机内设定需要的预设幅值;
(2)、分频:将扫频激振频段分为两个子频段;
(3)、激振筛频:分别取两子频段的中间频率值进行激励,激励时间为0.2秒,测量两个子频段反馈幅值,其中反馈幅值较大的子频段为含有共振频率的子频段;
(4)、将含有共振频率的子频段重复(2)和(3)的步骤,直到含有共振频率的子频段的平均幅值大于预设幅值;
阶段二:
(5)、激振:将(4)中的子频段的中间频率值作为激励频率,对振弦式传感器进行激励;
(6)、计数器测频:通过计数器测量(5)中激励频率对应的周期,测量周期至少十次并对应计算出相应的频率值,取其平均值;
(7)、重复(5)和(6)的步骤;直到测量的频率稳定,将此频率作为最终测量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步骤(1)和(2)中,通过分频和激振筛频,根据共振原理,含有共振频率的子频段的平均幅值较大,单片机能快速判断含有共振频率的子频段,这样避免了由频率下限扫到频率上限的连续脉冲去激振的冗长计算。
2、在低压激振的情况下,步骤(4)多次重复(2)和(3)的步骤,使得子频段最大程度的变窄;含有共振的子频段进一步通过步骤(5)和(6)最终得到与共振频率相同的激振频率,这样使得激振频率的幅值精确的达到共振时候的幅值。
3、由于本发明采用二分法将扫频激振频段分成两个子频段来进行共振频段的筛选,根据步骤(3)分别取两子频段的中值进行激励,测量激励一段时间内的两个子频段的平均幅度,其中平均幅度较大的子频段为含有共振频率的子频段;这样可以直接去掉不含有共振频率的子频段,使其完成扫频激励时间变短。
为了防止随机干扰对结果的影响,步骤(5)中可以使用所述子频段的中值至少十次对振弦式传感器进行激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涉及的振弦式传感器测量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振弦式传感器激振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的测量硬件装置结构,该硬件装置结构由激振电路3和信号采集电路2组成;其中,信号采集电路包括采集开关21、前置放大器22、高通滤波器23、低通滤波器24、AD转换电路25和整形电路26;激振电路3内包括波形发生器31和功率管32。
如图2所示为振弦式传感器激振方法的流程图,此流程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凯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09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