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接诱导蝴蝶兰不定芽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21460.7 申请日: 2014-05-23
公开(公告)号: CN103988780A 公开(公告)日: 2014-08-20
发明(设计)人: 张海波;张国禹;黄桂云;吴笛;赵华萍;马晓波;胡梅香;杨兰芳;汪磊;邱利文;李翩翩;徐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三峡生态园林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成钢
地址: 443002***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直接 诱导 蝴蝶兰 不定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直接诱导蝴蝶兰不定芽的方法,属于生物诱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蝴蝶兰(Phalaenopsis spp.)为兰科蝴蝶兰属花卉。因其花型奇特,色彩艳丽,花期持久,素有“洋兰皇后”之美誉。

根据2013年8月15日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王常芸在《北方园艺》发表的关于《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中,利用种子、花梗腋芽、茎尖、叶片、花梗节间、根尖等组织和器官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形成原球茎,再通过原球茎进行增殖。2012年1月20日四川省四川民族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唐德华在《安徽农业科学》发表的关于《蝴蝶兰外植体褐化控制的研究》中,在防止外植体褐化的方法上采用添加吸附剂,防褐化剂,天然有机物,调节光照和培养温度以及对外植体进行热处理等,但两者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活性炭能有效控制褐变,却不利于分化;抗氧化剂的加入会增加污染;热处理一般都需要设计温度区间和时间段,而且恢复期要24-48小时需要连续作业,程序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填补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室外提前预处理的空白,提供了一种快速大量繁殖蝴蝶兰幼苗植株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直接诱导蝴蝶兰不定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不定芽诱导处理,先对当年生具备生殖能力或多年生健壮蝴蝶兰植株叶片正面由内向外喷施外源激素,待花梗抽出时,对花梗由下而上喷施营养元素,每25-40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5次;

(2)生长期防褐化处理,对植株和花梗喷施外源激素的过程完毕后7天,对叶片的正面由内向外喷施防褐化混合溶剂液,对花梗由下而上喷施防褐化混合溶剂液,每8-15天喷施一次。

所述的不定芽诱导处理及生长期防褐化处理均在室外进行。

所述的外源激素为MS矿质元素与激素组合物的混合物或MS矿质元素或激素组合物。激素组合物由0.01-0.05mg/L苯基噻二唑基脲(TDZ)、0.05-0.5mg/L赤霉素(GA3)和0.05-0.5mg/L萘乙酸(NAA)混合而成,其中TDZ、GA3、NAA的质量比为1:10~15:10~15,MS矿质元素与激素组合物的质量比为20000~25000:1。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激素组合物由0.01mg/L苯基噻二唑基脲(TDZ)、0.1mg/L赤霉素(GA3)和0.1mg/L萘乙酸(NAA)混合而成,其中TDZ、GA3、NAA的质量比为1:12:15,MS矿质元素与激素组合物的质量比为23000:1。

防褐化混合溶剂液由0.3-1.5g/L的活性炭(AC)浸提液、0.5-2.0g/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2-0.8g/L的抗坏血酸(Vc)及0.2-0.8g/L的谷胱甘肽混合而成,其中AC浸提液、PVP、Vc、谷胱甘肽的质量比为1:1~5:0.3~1:0.3~1。进一步优选为:防褐化混合溶剂液由1.0g/L的活性炭(AC)浸提液、1.0g/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5g/L的抗坏血酸(Vc)及0.5g/L的谷胱甘肽混合而成,其中AC浸提液、PVP、Vc、谷胱甘肽的质量比为1:3.6:0.45:0.45。

诱导蝴蝶兰不定芽实用技术优点:

1.常规的室内诱导过程要不断的调整激素配方,而每次调整都要重复进行多次实验,对时间和材料都造成一定的损耗,而室外处理操作简单,不损失材料,同时极大的节约了实验时间,诱导效果显著,短时间内可以快速大量繁殖不定芽幼苗。

2.室外激素处理可以使外植体提前吸收激素,达到萌发不定芽所需的激素平衡,缩短了瓶内营养吸收所需的时间。

3.室外处理极大的抑制了外植体内产生的褐化,从而使促进了不定芽和幼苗迅速生长。

4.外植体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诱导蝴蝶兰不定芽能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减少培养过程中产生变异,在大规模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蝴蝶兰不定芽诱导;

图2为蝴蝶兰不定芽增值;

图3为蝴蝶兰单株培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不定芽诱导技术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三峡生态园林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长江三峡生态园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14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