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入侵检测监控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22882.6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5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青;黄镜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晓青 |
主分类号: | G08B13/00 | 分类号: | G08B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入侵 检测 监控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入侵检测监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入侵检测是安防系统(Security&Protection System,SPS)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各种需要安全监控的室内和室外场所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入侵检测的探测器由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目前常用的传感器按其物理原理分为红外、视频、微波、被动式红外/微波、振动、超声波、激光、声音探测等许多种类,其中仅视频和红外检测可以具有一定的人体自动识别能力。视频和红外检测虽然具有一定的人体自动识别能力,但其识别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光线、温度、视频受视频盲区以及成像效果的影响。智能视频监控是目前最新的视频监控领域,但需要高的存储空间,高的传输带宽,和高性能的图像处理和识别能力,图像在采集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光照、姿态、遮挡、外表附属物以及图像采集设备等的干扰,价格也比较昂贵。
而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物理手段可以监测人体的存在信号,就是二氧化碳检测。人的活动是室内和人周围环境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成人每消耗1摩尔的氧气时,就会产生1摩尔的二氧化碳,一个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可呼出约22.6升二氧化碳,儿童呼出量约为成人的一半,普通成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是38000ppm(3.8%),因此人类和其它生物对室内和人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影响极大,例如,在无特殊二氧化碳来源情况下,一个无人的室内环境和一个有人的室内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往往差别较大。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可以作为检测人体以及生物存在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利用二氧化碳检测作为入侵探测的技术还没有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侵检测监控方法及装置,实现了无死角地监控人员入侵。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侵检测监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二氧化碳浓度;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人员入侵或离开;
若是,则在显示屏上显示有人员入侵或离开。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入侵检测监控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二氧化碳浓度;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人员入侵或离开;
显示模块,用于若判断模块判定有人员入侵或离开,则在显示屏上显示有人员入侵或离开。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由于检测二氧化碳浓度,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人员入侵或离开,若是,则在显示屏上显示有人员入侵或离开,因此,实现了无死角地监控人员入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侵检测监控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侵检测监控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侵检测监控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侵检测监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入侵检测监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侵检测监控装置判断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入侵检测监控方法,参见图1,所述方法包括:
101:检测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二氧化碳的装置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模块、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数据采集电路,推荐使用的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模块是一个非色散红外型二氧化碳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包括红外光源、红外光源驱动电路、气室和二氧化碳双元红外探测器。所述检测二氧化碳的装置安装在安保监控现场,持续记录现场通过扩散方式不断变化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晓青,未经徐晓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28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