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22889.8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翟;王玉寒;章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艾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37 | 分类号: | D06M15/37;D06M15/643;D06M13/17;D06M15/53;D06M101/06;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苎麻 纤维 整理 及其 耐久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的印染工艺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背景技术
纤维素纤维织物抗邹整理的开发,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70年代美国出现了第一个有关纤维素纤维织物面汤理的专利,到1978年已有相关专利300多项。从整理效果看,抗皱整理经历了防缩防皱、洗可穿和耐久压烫整理三个阶段,期间获得商业应用的耐久压烫(DurablePress)整理剂主要是N-羟甲基酰胺类类化合物,其中以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2D)应用最广。这类整理剂整理织物,可使棉织物达到洗可穿水平(折皱回复角接近260度),但是苎麻纤维虽然也足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但其纤维素含量较棉纤维为低,在免烫整理中,无法提供足够多的纤维素分子与整理剂进行交联反应;另一方面,苎麻纤维的分子链排列紧密,结晶度和取向度高,可供整理剂分子进入并与纤维素分子发尘交联反应的空隙数量少,再者,苎麻纤维中暴露于晶区外部的反应性基团所占的比例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因此免烫整理时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免烫效果,同时由于纤维分子与整理剂分子反应后形成的交联键在纤维内各个部分分布不均匀,受外力作用后应力集中现象加剧,经整理后,植物的强力损伤严重。因此,一般的整理工艺难以使苎麻纤维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还有2D类整理剂在应用加工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甲醛,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整理后的织物在储存和穿着过程中,还会释放甲醛,剌激人类肌肤和呼吸道粘膜,并且还可能诱发皮肤癌。
为彻底解决DP整理织物上的甲醛问题,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开发无甲醛类DP整理剂以取代含甲醛类整理剂成为染整工作者的工作热点之一;无甲醛整理剂主要有有机硅系列、水溶性聚氨酯系列、多羧酸系列和环氧化物系列,如今,国内外的研究主要围绕BTCA(ButanTetracarboxylicAcicl)的合成、柠檬酸及改性柠檬酸在纤维素纤维织物DP整理中的应用、马来酸与衣康酸等不饱和酸的聚合物在纤维素纤维织物DP整理中应用、多元羧酸与纤维素纤维酯交联机理的研究和新催化剂的选择等5个方面展开。
基于以上现状,本发明采用多远羧酸类化合物对麻织物进行免烫整理。鉴于BTCA整理剂价格昂贵、合成步骤冗长,柠檬酸类整理剂免熨烫效果不甚理想,且处理后织物泛黄现象严重,因此本发明立足于合成源丰富、价格相对便宜、合成工艺简易的马来酸类聚合物整理剂,克服传统的马来酸类不饱和酸聚合方法高温、聚合物分子量不易控制且色泽泛黄等弊病,通过选择不饱和酸单体,选择适当的合成方法及对整理工艺进行细致的调整,得到了性能优异的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整理的无甲醛整理剂,用该产品整理的麻织物其干折皱回复角可达到240度甚至更高水平,强力保留率大于50%,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经济效益,都常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成来源丰富、制作工艺简单的苎麻纤维整理液及其对应调整后的耐久压烫整理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苎麻纤维整理液,包括聚合物溶液、有机硅柔软剂、织物保护剂、PEG400、渗透剂JFC。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含固量45%,所述有机硅柔软剂含固量10%,所述织物保护剂含固量20%,所述渗透剂为10g/l。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溶液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不饱和多元酸、脱盐水和催化剂A混合注入带水浴的玻璃容器、搅拌,升温;
(2)反应温度达到预定的中温区(60-70℃)时,边搅拌边逐步滴加过氧化物水溶液;
(3)调整搅拌速度,保温聚合1-2小时后冷却至室温;
(4)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
本发明还对应提供了一种经过调整后的利用上述整理液的耐久压烫整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织物在整理液中两浸两扎;
(2)烘干;
(3)焙烘;
(4)冷却放置;
(5)测试织物的性能。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整理液包括。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浸轧整理液的轧液率为70-75%。
优选的,所述步骤(2)烘干温度为85℃,时间为3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3)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8-10分钟。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冷却放置时间为24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测试性能包括织物褶皱回复角和拉伸断裂强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艾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艾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28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皱压花革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