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吸附抗菌垫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3040.2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2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伟;于荣荣;殷军;段恒;杜应香;邬怡颖;黄璐;鲍乐乐;杨福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金重庆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 吸附 抗菌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吸附抗菌垫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托盘冷鲜肉保鲜的吸附抗菌垫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超市托盘冷鲜肉在鲜肉消费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托盘冷鲜肉在贮藏销售过程中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浸出大量汁液,降低冷鲜肉的感官品质,使其包装内相对湿度增加,造成冷鲜肉表面聚集大量液体出现所谓“流汗”现象,同时也易促进微生物生长,使冷鲜肉货架期缩短,严重影响了冷鲜肉的商业价值。
中国专利文献CN201310709419.X,申请日为2013年12月21日,专利名称为一种抗菌防腐食品保鲜膜,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防腐作用的保鲜膜。但是关于应用于托盘冷鲜肉包装的吸附抗菌垫,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食品吸附抗菌垫。
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品吸附抗菌垫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食品吸附抗菌垫,所述的吸附抗菌垫由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和内吸附抗菌层组成,所述的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上表面打有细孔,所述的内吸附抗菌层由抗菌涂层和吸附层组成,所述的抗菌涂层以涂层形式贴合在第一无纺布上表面,所述的吸附层均匀的封合在第一无纺布下表面和第二无纺布上表面之间。
所述的抗菌涂层组成配比如下(质量分数):乳酸链球菌素2~10%,肉桂精油2~10%,壳聚糖0.5~5%,溶菌酶1~10%,绿茶提取物0.5~5%,EVA乳液胶粘剂60~94%。
所述的吸附层组成配比如下(质量分数):食品级高分子吸水树脂60~80%,活性炭10~20%,玉米芯粉10~20%。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食品吸附抗菌垫的制备方法。
(1)先将由以下组分组成且按重量百分比计的乳酸链球菌素2~10%,肉桂精油2~10%,壳聚糖0.5~5%,溶菌酶1~10%,绿茶提取物0.5~5%,EVA乳液胶粘剂60~94%溶解于20%乙醇溶液中,再加入EVA乳液胶粘剂,然后常温下搅拌30-60分钟,得到混合均匀的抗菌涂层溶液。
裁取一定面积大小的无纺布,将其固定于自动涂膜器上,再将一定量的抗菌涂层溶液均匀涂布在第一无纺布上,最后将其放在60℃的恒温干燥箱内干燥3~5小时,得到含抗菌涂层的无纺布。
(2)裁取与含抗菌涂层的无纺布相同面积的第二无纺布,在其一侧均匀涂布胶粘剂,再将一定质量的食品级高分子吸水树脂、活性炭和玉米芯粉均匀分散在带胶粘剂一侧的无纺布上,然后与步骤(1)制备得到的含抗菌涂层的无纺布进行四边封合,使吸附层材料封合在两张无纺布之间、抗菌涂层在无纺布的上表面,得到含抗菌层的吸附层材料。
(3)采用薄膜激光打孔机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一侧打一定数量及孔径的细孔,再采用薄膜封口机将打有细孔的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制成袋子,然后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含抗菌层的吸附层材料装入袋子中封合,得到吸附抗菌垫。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吸附抗菌垫设计巧妙,同时具备吸水、吸附不良气味、抗菌三大功能。
2、本发明可吸收由于长时间存放冷鲜肉所渗出的汁液,降低包装内的相对湿度,减少细菌和异味,延长托盘冷鲜肉的保质期。
3、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食品吸附抗菌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冷鲜猪肉感官评价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附图3是冷鲜猪肉PH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附图4是冷鲜猪肉气味评价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附图5是冷鲜猪肉菌落总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附图6是冷鲜猪肉包装内环境的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低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 11. 细孔
2.内吸附抗菌层 21. 抗菌涂层
22. 吸附层 231. 第一无纺布
232. 第二无纺布
实施例1:食品吸附抗菌垫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30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信打印终端平台
- 下一篇:界面主题的切换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