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气锁抽油泵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23090.0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3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魏士博;马东;魏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港油田万达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027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气锁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油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抽油泵。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抽油泵适用于油井产液中油气比较低的油井生产。油液中伴生气或溶解气造成抽油泵的充满系数降低,既降低了泵效又减少了产量。高油气比会造成抽油泵气锁,影响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抽油泵因气而造成的气锁和因气影响降低泵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气锁抽油泵。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气锁抽油泵,本发明抽油泵包括圆柱状上泵筒,气液交换腔和下泵筒;设于泵筒内部的上游动阀、活塞、下游动阀依次连接,上游动阀顶端连接有抽油杆;下泵筒底端中心设置有球形进油阀。在上泵筒和下泵筒之间设置的气液交换腔呈圆筒形,设置于泵筒内部的活塞和上泵筒及下泵筒的内表面配合密封,和气液交换腔的内表面之间有环状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防止抽油泵气锁,可以提高抽油泵的充满系数提高泵效。在高油气比的油井,使用该抽油泵抽汲,气体经交换腔进入上泵和油管中,使得油管中的液柱比重降低,诱导自喷,实现边抽边喷,增加产量。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抽油泵活塞处在下死点位置。
图2是抽油泵活塞处于上冲程过程中。
图3是抽油泵活塞处在上死点位置。
图4是抽油泵活塞处于下冲程过程中。
图中:1.上泵筒,2.气液交换腔,3.下泵筒,4.活塞,5.余隙容积,6.进油阀,7.游动阀,8.油管,9.抽油杆,10.下游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防气锁抽油泵包括圆柱状上泵筒1,气液交换腔2和下泵筒3;设于泵筒内部的上游动阀7、活塞4、下游动阀10依次连接,上游动阀7顶端连接有抽油杆9;下泵筒3底端中心设置有球形进油阀6。在上泵筒和下泵筒之间设置的气液交换腔呈圆筒形,设置于泵筒内部的活塞和上泵筒及下泵筒的内表面配合密封,和气液交换腔的内表面之间有环状空间。
气液交换腔2(以下简称交换腔)的功能是在上冲程时能让下泵筒3中的气体经该腔下端的环形空间上升至该腔中,并将腔中的液体下流到下泵筒3的容积中,实现了交换腔2与下泵筒3容积中的气液交换,使下泵筒3中充满了液体消除了下冲程时的气锁因素,使泵不会发生自锁。下冲程时,交换腔2中的气体能经该腔上端的环形空间进入上泵筒1进而进入油管中,同时上泵筒1中的液体也经该环形空间下流至交换腔2中,实现了交换腔2与上泵筒1容积中的气液交换,使气液交换腔2中充满了液体,为再次上冲程气液交换腔与下泵筒3之间的气液交换做了蓄液准备。总而言之,上冲程过程中,完成了交换腔2与下泵筒2之间的气液交换;下冲程过程中,完成了交换腔2与上泵筒1之间的气液交换。
由于该抽油泵设有交换腔2,下冲程时能使下泵筒2中的溶解气或伴生气无需经活塞的上游动阀7而进入活塞上方,而是经交换腔2将气体交换到活塞上方,并使下泵筒3中充满液体,消除了气锁因素,该泵不会发生自锁。
本发明发防气锁抽油泵的工作过程如下:
图1所示抽油泵活塞4处在下死点位置,此时余隙容积5中的压力PV等于泵进口处的动液面压力P动,进油阀6和游动阀7皆处在关闭状态。当上冲程开始,活塞4上行时,余隙容积5中的压力PV降到低于动液面压力P动时,进油阀6在动液面压力P动作用下被推开,油气混合液经进油阀6进入下泵筒3内,开始了进油过程。
图2中活塞4处于上冲程状态,已上行至气液交换腔2之中,活塞4上端已进入上泵筒1内,下端已离开下泵筒3,此时下泵筒3内已充满油气混合液,其中气体上行至交换腔2内,交换腔2内的油液下行流到下泵筒3中,在进油过程中,实现了下泵筒3与气液交换腔2的气液交换。
图3活塞4上行至上死点,交换腔2及活塞4下方的上泵筒1中充满了油气混合液,完成了抽油泵的进液过程。
图4所示活塞4处于下冲程状态,进油阀6关闭,游动阀7开启,活塞4已下行至气液交换腔2内,活塞4上端已离开上泵筒1的下端,此时气液交换腔2内被活塞4下行挤压的气体沿活塞4上端的环形空间上行至上泵筒1内,上泵筒1中的油液下流至气液交换腔2中,完成了气液交换腔2与上泵筒1之间的气液交换。同时下泵筒3中的油气混合液经游动阀7置换到上泵筒1中,完成了抽油泵下冲程的置换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港油田万达石油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港油田万达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30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