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3140.5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1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带金靖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腾龙 |
主分类号: | G02B15/173 | 分类号: | G02B15/1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高龙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焦镜头 摄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特别涉及小型轻量且具备手抖校正功能的变焦镜头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用的变焦镜头等中,为了配置光学取景器相关的光学元件等,有必要确保相对于焦距较长的法兰距(flange focal distance)。因此,在构成变焦镜头的透镜组中配置在像面侧后方的透镜组中,设计配置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从而易于确保适当的后焦距(back focus)的透镜,并确保了较长的法兰距。但是,近年来,由于摄像装置主体的小型化,另外,随着通过设置于摄像装置主体背面等的液晶屏幕所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1ive view)来进行拍摄的数码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等的普及,不具备光学取景器的摄像装置被广泛使用。因此,不需要较长法兰距的变焦镜头也越来越多,并要求变焦镜头的小型化。另外,在这样的小型的变焦镜头中提出的有适于视频拍摄的变焦镜头等,例如实现对焦透镜组小型化的变焦镜头、或者具备手抖补正所需的防抖透镜的变焦镜头等。
特别是在视频拍摄时等中,为了使自动对焦高速连续进行,可考虑反复进行如下一连串动作的方法,使一部分透镜组(对焦透镜组)在光轴方向高速振动(颤动(wobbling))的同时,产生非对焦状态→对焦状态→非对焦状态,并从摄像器件的输出信号检测一部分图像区域的某个频段的信号成分,从而求出在对焦状态的对焦透镜组的最佳位置,将对焦透镜组移动至该最佳位置。导入这种颤动时,在变焦镜头设计时,需要注意颤动时被拍摄物体所对应的图像大小将发生变化。这种对焦时的变倍作用是由于颤动时对焦透镜组向光轴方向移动使得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例如,进行实时取景拍摄时,在颤动所引起的该变倍作用较大时,会让使用者产生不舒适的感觉。众所周知,为了减轻这种不舒适感,用比光圈更靠后方的透镜组进行对焦是有效的。另外,为了导入颤动并实现高速自动对焦,对焦透镜组的小型化、轻量化是必要条件。
这样,伴随近年来摄像装置主体的小型化和法兰距的缩短,需要变焦镜头自身的小型化自不必说,尽量减小对焦透镜组的外径以使高速驱动对焦透镜组,并且实现其轻量化。
另外,在防振透镜组中,同样地,为了减轻手抖所引起的图像变差的影响并减轻防振驱动系统的负荷,被期望防着振透镜组的外径变小且变轻。
在这样的背景下,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从物体侧依次由正负正负正的五组透镜构成的广角高倍率变焦镜头。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小型的高变焦倍率变焦镜头,其实施例7中公开了正负正负负的光学系统。进而,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高变焦倍率变焦镜头,其实施例2中公开了正负正负负的光学系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584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27731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479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现有技术中,在使光学图像受光并变换为电图像信号的固体摄像器件中,利用OCML(on-chip micro-lens)等来有效地收取入射光是有限的,因而期望在透镜侧使出射光瞳放大到一定值以上,从而确保向固体摄像器件的入射光束的焦阑性。然而,近年来的固体摄像器件中,对于开口率的提高、芯片上微透镜的设计自由度都有进步,对于透镜侧所要求的出射光瞳的限制也在减少。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提出有在变焦镜头后方配置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并确保远心性(telecentric)的各种方法,但近年来没有了这个限制。因此,即使在变焦镜头后方配置具有负折射本领的透镜组并在光束斜入射到固体摄像器件的情况下,与芯片上微透镜的光瞳不匹配等,从而产生的周边减光(阴影)也开始变得不那么明显。另外,即使歪曲像差大到某种程度,在以前是明显的问题,伴随着软件、相机系统的进步、提高,也能利用图像处理来进行校正。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变焦镜头中,其致力于具备远心性的同时对包含歪曲像差的各像差进行良好校正的事情上。因此,如上所述,就在变焦镜头后方配置具有正折射本领的透镜组来说,例如与从物体侧开始依次由正负正负负的五组透镜构成的刻意保留歪曲像差的情况相比,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变焦镜头光学系统并未充分实现了小型化。另外,法兰距也是在以用于现有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为前提而设计的,且在将后焦距相对于变焦镜头总长设定得长这方面也会使总长变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腾龙;,未经株式会社腾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3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