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面板的电路结构及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6565.1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4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面板 电路 结构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面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的电路结构及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形成具有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层。之后,控制液晶层上形成的电场密度,使液晶材料的分子排列转变。由此,对经由作为显示表面的上基板透射的光量进行调整,呈现出理想的图像。这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由显示图像的多个像素构成的液晶面板、用于驱动液晶面板的驱动电路和向液晶面板投射光的背光单元。组成液晶面板的每个像素的等效电路包括彼此交叉的栅极线和数据线、分别布置在栅极线与数据线的交点处的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和基于像素单元排列的液晶电容器和存储电容器。
液晶电视因其重量轻、功耗小,而被广泛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尺寸、高解析度的液晶电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随着解析度的升高,液晶面板所需求的驱动芯片的输出通道数也相应的增多,其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怎样使用较少输出通道数的驱动芯片来实现较高的解析度,已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Tri-gate(三维晶体管)和HSD(Half Source Driving,半源极驱动)设计都能有效地减少数据驱动芯片的输出通道数。Tri-gate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堆叠架构,是在三栅极导电通道三面添加“垂直尾翼结构”,排除多余热量,通过高组合栅绝缘体和应变硅,为移动设备提供更长的电池寿命和更好的性能。但是,这两种技术均相应地增加了扫描驱动芯片的输出通道数,而且从数据驱动芯片至液晶面板各列像素的阻抗也相差很大,致使出现色偏现象,严重影响了液晶面板的画面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的电路结构,通过M个触发器的依次触发,实现对这M个液晶像素阵列区的液晶像素显示元件依次充电,互不干扰,大大缩减了数据驱动控制芯片的数据信号输出通道数,有效改善了液晶面板的色偏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的驱动方法,能够使用较少输出通道数的驱动芯片来达到较高的解析度,降低了液晶面板所需驱动芯片的成本,有效改善了液晶面板的色偏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的电路结构,包括:具有n个数据信号输出通道(S1~S(n))的数据驱动控制芯片、行驱动扫描芯片、M个触发器(触发器1~触发器M)、与M个触发器相对应的M个液晶像素阵列区(Section1~Section(M))、点时钟信号(CLK)、及公共电压(VCOM);
每一液晶像素阵列区包含:(n×N)个液晶像素(P)、N条扫描信号线(Scan1~Scan(N))、以及n条液晶像素数据信号线(Line1~Line(n));所述液晶像素(P)沿行方向排列配置n个,沿列方向排列配置N个;所述液晶像素(P)包括像素晶体管(Tr)及像素电极(A);所述像素晶体管(Tr)具有栅极(g)、源极(s)、漏极(d);所述像素电极(A)一端电性连接于像素晶体管(Tr)的漏极(d),另一端电性连接于公共电压(VCOM);配置在同一行的像素晶体管(Tr)的栅极(g)与扫描信号线(Scan1~Scan(N))的某一条公共连接,配置在同一列的像素晶体管(Tr)的源极(s)与液晶像素数据信号线(Line1~Line(n))的某一条公共连接。所述行驱动扫描芯片与扫描信号线(Scan1~Scan(N))电性连接,所述行驱动扫描芯片依次有选择地激活扫描信号线(Scan1~Scan(N))。具体地,所述行驱动扫描芯片具有N级移位寄存器。扫描信号线(Scan1~Scan(N))根据移位寄存器的各级的输出信号,成为激活状态或非激活状态。所述每一触发器均位于数据驱动控制芯片与相对应的液晶像素阵列区中的液晶像素数据信号线(Line1~Line(n))之间,且电性连接于数据驱动控制芯片的每一数据信号输出通道(S1~S(n))、点时钟信号(CLK)、及相对应的液晶像素阵列区中的液晶像素数据信号线(Line1~Line(n));所述数据信号输出通道(S1~S(n))与相对应的液晶像素阵列区中的液晶像素数据 信号线(Line1~Line(n))一一对应电性连接;所述M个触发器(触发器1~触发器M)依次相互连接,形成M级移位寄存器;对M级移位寄存器的串行数据时钟端供给时钟信号(CLK);
所述M个触发器(触发器1~触发器M)均由点时钟信号(CLK)控制,依次触发。
所述每一触发器对相应的液晶像素阵列区中的液晶像素数据信号线(Line1~Line(n))一起控制为导通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65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