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珍珠粉烫伤膏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27443.4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9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义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义芳 |
主分类号: | A61K36/739 | 分类号: | A61K36/739;A61K9/06;A61P17/02;A61K35/64;A61K35/56;A61K33/06;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苏家达 |
地址: | 535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珍珠粉 烫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药膏,具体涉及一种珍珠粉烫伤膏。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疏忽,经常发生烧伤、烫伤、摔伤或电伤等事故,对人们的安全健康带来危害。而根据皮肤伤情分为轻度烧烫伤、重度烧烫伤和严重烧烫伤…不等。目前治疗烧烫伤的疗法一般有西药疗法和中药疗法,而严重患者会进行植皮手术与药物相结合的治疗。西药的疗程长、愈合慢、费用高,且治疗后还留有疤痕;植皮手术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中药疗法价格便宜,止血镇痛,但部分中药药膏抗菌消炎功效较差,出现伤口感染发炎、红肿的情况,影响伤情的恢复。
珍珠粉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如明代李时珍认为,珍珠的药效在美肤,因而在《本草纲目》中特别写道:“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坠痰,除面斑,止泻;除小儿惊热,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疗毒。而所谓解痘疗毒,就是治疗各类的皮肤损伤、创痛,比如痈肿、毒疮、水火烫伤、刀伤和带状疱疹等……令光泽洁白”等。同时,它还记载了珍珠药用的多种方法。珍珠粉的组要成分为:蛋白质(水解后可得到18种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文石结构的碳酸钙,20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B。其外用有美白、控油、祛痘、去黑头、淡斑、生肌(修复创口不留痕迹)作用,珍珠粉对皮肤的外伤(刀伤、烧伤、烫伤等)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以珍珠粉为原料制成一种治愈效果好、愈合不留疤痕的烫伤膏的研究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伤口愈合不留疤痕的珍珠粉烫伤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通过珍珠粉烫伤膏,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珍珠粉8~17份、地榆10~20份、忍冬藤11~21份、大黄8~15份、石膏10~20份、虎杖8~18份、川穹7~15份、五倍子10~20份、苦参6~15份、艾叶10~18份、天花粉5~12份、薄荷10~20份、蜂蜡8~15份、冰片6~15份。
优选地,所述的珍珠粉烫伤膏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珍珠粉10份、地榆15份、忍冬藤18份、大黄12份、石膏13份、虎杖12份、川穹9份、五倍子16份、苦参13份、艾叶14份、天花粉8份、薄荷15份、蜂蜡12份、冰片10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珍珠粉烫伤膏,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珍珠粉15份、地榆17份、忍冬藤15份、大黄10份、石膏18份、虎杖15份、川穹12份、五倍子11份、苦参10份、艾叶15份、天花粉10份、薄荷17份、蜂蜡10份、冰片12份。
本发明制得的烫伤膏是膏状剂型,为外用药,使用将其均匀涂于患处即可,视不同伤情进行涂药膏的次数,建议每天2~3次。其制备方法、辅料用量按现有常规工艺进行。
本发明各组分的药理作用如下:
珍珠粉,取其抗菌消炎、解痘疗毒作用。
地榆,(学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是蔷薇科地榆属的植物,味苦、酸;性寒。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作用。
忍冬藤,又名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茎中空,幼枝密生短柔毛。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本方取其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作用。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性味:苦,寒。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本方取其清热凉血、祛瘀解毒作用。
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主要化学成分是硫酸钙(CaSO4)。性凉,有清热解毒功效。
虎杖,(学名: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又名酸筒杆、酸桶芦、大接骨、斑庄根。本方取其活血、散瘀、通经作用。
川穹,为伞形科植物川穹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通络止痛等。本方取其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作用。
五倍子,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寒。功效: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本方取其敛疮止血、解毒作用。
苦参,(学名: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别名: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或白茎。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等。本方取其清热燥湿、杀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义芳,未经李义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74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