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理即时消息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28013.4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8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映东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即时消息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即时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理即时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即时通信是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的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即时通信可以在两个客户端之间进行单人对话,也可以在多个客户端之间进行多人对话。目前的即时通信客户端,无论是进行单人对话时,还是进行多人对话时,对话窗口中的即时消息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示的。
这种方式虽然方便了用户阅读最新的消息,但是当针对一个主题的消息分布在多个不同的时刻时,用户很难查找,往往需要反复浏览历史消息几遍才能获取一个主题的各条消息。因此,上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即时消息的方式不利于基于主题的浏览和查找,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管理即时消息的方法和装置,以提高即时消息的浏览和查找的效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管理即时消息的方法,包括:
当收发即时消息时,判断所述即时消息是否是已有消息的回复消息;
如果所述即时消息不是已有消息的回复消息,则创建一个会话,将所述即时消息作为根节点加入所述会话中;
如果所述即时消息是已有消息的回复消息,则将所述即时消息加入所述已有消息所在的会话中,且将所述即时消息设置为所述已有消息的子节点。
可选的,所述创建一个会话,将所述即时消息作为根节点加入所述会话中,包括:
创建一个会话,将所述即时消息加入所述会话中;
将所述即时消息的关联属性设置为空或者设置为所述会话的根节点。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即时消息加入所述已有消息所在的会话中,且将所述即时消息设置为所述已有消息的子节点,包括:
将所述即时消息加入所述已有消息所在的会话中;
设置所述即时消息的关联属性为所述已有消息的子节点。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对任一会话中的任一即时消息的指定操作;
创建一个新会话,以所述任一即时消息为根节点,将所述任一即时消息及其子节点加入所述新会话中。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对任一会话中的任一即时消息的指定操作之后,将所述任一即时消息及其子节点从所述任一会话中删除。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创建一个会话之后,为所述会话生成默认的主题名称或将用户输入的内容设置为所述会话的主题名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管理即时消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当收发即时消息时,判断所述即时消息是否是已有消息的回复消息;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即时消息不是已有消息的回复消息时,创建一个会话,将所述即时消息作为根节点加入所述会话中;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即时消息是已有消息的回复消息时,将所述即时消息加入所述已有消息所在的会话中,且将所述即时消息设置为所述已有消息的子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
创建单元,用于在所述即时消息不是已有消息的回复消息时,创建一个会话,将所述即时消息加入所述会话中;
设置单元,用于将所述即时消息的关联属性设置为空或者设置为所述会话的根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加入单元,用于在所述即时消息是已有消息的回复消息时,将所述即时消息加入所述已有消息所在的会话中;
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所述即时消息的关联属性为所述已有消息的子节点。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到对任一会话中的任一即时消息的指定操作;
创建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对任一会话中的任一即时消息的指定操作,创建一个新会话,以所述任一即时消息为根节点,将所述任一即时消息及其子节点加入所述新会话中。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删除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对任一会话中的任一即时消息的指定操作之后,将所述任一即时消息及其子节点从所述任一会话中删除。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创建一个会话之后,为所述会话生成默认的主题名称或将用户输入的内容设置为所述会话的主题名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8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子辐射防护服装材料
- 下一篇:填充有烟草颗粒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