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介质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8166.9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74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丁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5 | 分类号: | H01P1/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王增鑫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波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介质滤波器。
背景技术
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微波射频器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滤波器作为一种基本的射频单元,其插入损耗、带外抑制、无源互调和功率容量等一系列指标对于整机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金属同轴腔体滤波器由于自身损耗的原因,在限定腔体尺寸的情况下,无法取得很高的品质因数(Q值),导致带外抑制和插入损耗等指标受到一定的限制,且金属表面镀银处理等环节也会对无源互调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介质滤波器由于其损耗小、选择性高而逐渐应用于各类通信基站中,其优点有:高Q值、温漂小且稳定的全温特性和高功率等。TE模介质滤波器的耦合实现方式与金属同轴腔体滤波器相比存在明显的区别,且其交叉耦合设计形式及设计难度远远大于金属腔形式滤波器和介质TM模式滤波器。
但由于TE模介质谐振器电磁场分布集中而产生的介质耦合弱的特性,使得TE模介质谐振器通常使用在通道窄、选择性高的无源器件上。此谐振器在使用过程中,为达到期望的耦合度,需要不断调整耦合装置的位置及结构尺寸。耦合装置的每次调整都需将滤波器的盖板拆开,调整完成后,再将盖板还原固定,然后重新进行调试。当存在合路器时,滤波器中多路信号共用一个盖板,调试尤为不方便,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介质滤波器,能够在不拆卸介质滤波器盖板的情况下,调节飞杆与谐振柱之间的耦合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介质滤波器,包括腔体和盖设在腔体上方的盖板,腔体内设有由金属壁相屏蔽的两个谐振器,每个谐振器包括谐振腔和置于谐振腔内的谐振柱。介质滤波器还包括贯穿金属壁且与金属壁相绝缘设置的飞杆;飞杆具有两个侧臂,分别位于两个谐振器的两个谐振腔内,用于分别与相应谐振腔内的谐振柱相耦合;于飞杆至少一个侧臂的背对谐振柱的一侧处,设有贯穿盖板且深入相应谐振腔的调谐杆,调谐杆藉由其轴向运动改变其所在谐振腔内的飞杆侧臂与谐振柱的耦合强度。
其中,金属壁包括部分绝缘介质壁,绝缘介质壁供飞杆贯穿设置以实现飞杆与金属壁的绝缘。
其中,飞杆和调谐杆均为金属材质,且飞杆与调谐杆间隔设置。
其中,飞杆的两个侧臂背对谐振柱的一侧均设有一个贯穿盖板且深入相应谐振腔的调谐杆。
其中,飞杆两侧臂均为弧形臂。
其中,弧形臂与和其相耦合的谐振柱的轴心线垂直,且与该谐振柱的磁力线相交。
其中,弧形臂呈单线状,和与其相耦合的谐振柱同心设置。
其中,谐振柱为TE模介质谐振柱。
其中,介质滤波器还包括一谐振器,用于分别与两谐振器相耦合,以形成交叉耦合介质滤波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介质滤波器包括腔体、盖板、由金属壁相屏蔽的两个谐振器、飞杆及调谐杆。其中,每个谐振器包括谐振腔和置于谐振腔内的谐振柱;飞杆贯穿金属壁且与金属壁相绝缘设置;飞杆的两个侧臂分别位于两个谐振器的两个谐振腔内,分别与相应谐振腔内的谐振柱相耦合。为调节飞杆侧臂与谐振柱的耦合强度,于飞杆至少一个侧臂的背对谐振柱的一侧处,设有贯穿盖板且深入相应谐振腔的调谐杆,调谐杆可轴向运动以改变其所在谐振腔内的飞杆侧臂与谐振柱的耦合强度。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介质滤波器能够在不拆卸介质滤波器盖板的情况下,调节飞杆与谐振柱之间的耦合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TE模介质滤波器端口一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TE模介质滤波器端口一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如图1所示,包括盖板11、腔体12、第一谐振器13、第二谐振器14、第三谐振器15、飞杆16及调谐杆17。
其中,盖板11盖设在腔体12的上方。
第一谐振器13、第二谐振器14和第三谐振器15分别置于腔体12内,且第一谐振器13和第二谐振器14由金属壁相屏蔽,第三谐振器15分别与第一谐振器13和第二谐振器14相耦合,形成交叉耦合的状态。
第一谐振器13包括谐振腔131和置于谐振腔131内的谐振柱132,第二谐振器14包括谐振腔141和置于谐振腔141内的谐振柱142,第三谐振器15包括谐振腔151和置于谐振腔151内的谐振柱152。在本实施例中,谐振柱132、142、152为TE模介质谐振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8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