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水池在间冷塔内的布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8471.8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3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军;朱云涛;赵莉;杨迎哲;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3B11/10 | 分类号: | E03B11/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水池 间冷塔内 布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水池位置的布置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蓄水池在间冷塔内的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电厂工业消防蓄水池、生水消防蓄水池及生活水蓄水池通常布置在净化站区域,与综合水泵房邻建,与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属不同单体建筑物。近年来为节约用地,电厂各建构筑物要求尽量合并布置,以期优化厂区占地面积,减少投资。蓄水池在塔外布置一般采用“一”字形布置,但该种布置方式在冷却塔内对其它设施的布置有干扰,且水池进水、出水管道较长,或者难以避免管道交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具体的工程要求,节省了投资,节约占地面积的蓄水池在间冷塔内的布置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内布置不同用途的若干个蓄水池,若干个蓄水池按容积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将容积要求最小的蓄水池设置为矩形,其余蓄水池设置为L形,所有蓄水池组合成矩形,所有蓄水池均设置有进、出水管。
所述的若干个蓄水池的进水管均布置在同一方向,所有出水管布置在同一方向,且出水管与进水管的方向不同。
所述的进水管方向与出水管方向垂直。
所述的容积要求最小的蓄水池设置为正方形,所有蓄水池组合为正方形。
所述的蓄水池包括工业消防蓄水池、生水消防蓄水池、生活水蓄水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多个不同用途的蓄水池分区布置,使总体占地最合理;容积要求最小的蓄水池为矩形,其余蓄水池按容积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呈L形拼贴在矩形蓄水池旁,仍组合成矩形,依次类推,可实现多个蓄水池按需要的容积组合布置成规则的矩形,可有效利用冷却塔内空间,减小了对其他设施的影响,节约了厂区占地面积。
更进一步,将多个蓄水池的进水管布置在同一个方向,出水管均布置在另外一个方向,这样使水流通畅,减少死区。
更进一步,进水管方向和出水管方向垂直,这样减少了蓄水池至泵房之间的管道交叉,使管道布置距离最短、交叉最少,节约了成本,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蓄水池在间冷塔内的布置方法包括:在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内布置不同用途的若干个蓄水池,蓄水池包括工业消防蓄水池、生水消防蓄水池、生活水蓄水池等,若干个蓄水池按容积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将容积要求最小的蓄水池设置为矩形,其余蓄水池设置为L形,所有蓄水池组合成矩形,所有蓄水池均设置有进、出水管,若干个蓄水池的进水管均布置在同一方向,所有出水管布置在同一方向,且进水管方向与出水管方向垂直。最优化的是将容积要求最小的蓄水池设置为正方形,所有蓄水池组合为正方形。
参见图1,本实施例将工业消防蓄水池、生水消防蓄水池和生活水蓄水池布置在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内,生活水蓄水池为容积最小的蓄水池,生水消防蓄水池次之,工业消防蓄水池容积最大,将生活水蓄水池设置为矩形,生水消防蓄水池设置成L形并拼贴在矩形的生活水蓄水池旁,生水消防蓄水池和生活水蓄水池组合成矩形,工业消防蓄水池同样设置成L形并拼贴在生水消防蓄水池旁,三个蓄水池最终组合成矩形。三个蓄水池分别设置有进、出水管,所有进水管方向相同,所有出水管方向也相同,且进水管方向与出水管方向垂直。三个蓄水池按需要的容积组合布置成规则的矩形,可有效利用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内的空间,减小了对其他设施的影响;进水管布置在同一个方向,出水管布置在另外一个方向,水流通畅,减少死区;进水和出水管方向垂直,以减少蓄水池至泵房之间的管道交叉,使管道布置距离最短、交叉最少。
本发明针对不同的工程环境,根据多个不同用途的蓄水池分区布置,使总体占地最合理,可实现多个蓄水池按需要的容积组合布置成规则的矩形,可有效利用冷却塔内空间,减小了对其他设施的影响,节约了厂区占地面积。将多个蓄水池的进水管布置在同一个方向,出水管均布置在另外一个方向,这样使水流通畅,减少死区。进水管方向和出水管方向垂直,这样减少了蓄水池至泵房之间的管道交叉,使管道布置距离最短、交叉最少,节约了成本,便于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84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连接器锡焊机
- 下一篇:滚齿机刀杆自动拉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