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烟气中单质汞脱除的凹凸棒土基催化剂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29938.0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8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石莹莹;张强华;熊清平;钱运华;蒋金龙;冯良东;朱秀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34 | 分类号: | B01J23/34;B01D53/86;B01D53/64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烟气 单质 脱除 凹凸 棒土基 催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凹土的综合利用和烟气脱汞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o掺杂MnOx改性凹土制备的烟气脱汞催化剂。
背景技术
汞具有持久性、迁移性、高度的生物富集性和强毒性等特性,是重金属中唯一一种对全球范围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环境汞污染将对人群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已被公认为全球最优先考虑的持久性环境污染物之一。
我国是一个缺油、少气、富煤的国家,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的比例一直较高,约为 75%。我国煤中平均含汞量约为 0.2 ppm,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0.12 ppm。在我国由于煤的大量燃烧造成烟气汞排放量占总汞排放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结构将难以改变,因此,缓解和控制燃煤汞排放是控制汞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燃煤中的汞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然而,汞经过燃烧转化后,最终燃煤烟气中汞以 Hg0、Hg2+、Hgp三种形态存在。大多数的 HgP能随着飞灰被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捕获;Hg2+具有较好的水溶性,所以能被湿法脱硫装置捕集;而对于占气态总汞 20~50%的 Hg0来说,不仅具有低温下的弱氧化活性及高温下较高的热力学稳定性,而且难溶于水,所以现有的烟气净化装置对 Hg0的去除效率普遍比较低,绝大部分的Hg0将会直接排入大气中。因此,Hg0是当前燃煤烟气中汞污染的主要形式,研究Hg0高效脱除方法是汞深度脱除的关键和难点。
活性炭喷射吸附方法是近年来广为探索的烟气脱汞技术,但是由于运行过程中C/Hg比非常大,为了获得一定的脱汞效率,活性炭的消耗量非常巨大(不回收),脱汞运行成本高。工程上应用最多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脱汞促进技术,在对Hg0催化氧化技术中,Hg0催化剂主要包括:SCR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剂等。公开号为CN103084165A,名称为“一种用于氧化燃煤烟气中零价汞的脱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中提出以TiO2为载体负载MnO2和Nb2O5活性成分催化氧化单质汞,但是该专利提出的催化剂的使用操作温度在350℃,而常规脱硫脱硝后的烟气温度一般低于200℃,所使用的铌价格也比较高。低成本,具有低温条件下高催化性能,又具有强抗硫能力的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是催化氧化法推广应用于燃煤烟气中Hg0氧化关键。在公开号为CN102814180A,名称为“用于烟气中单质汞氧化凹凸棒土载体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中首先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得过渡金属Fe、Zn、Cu、Mn、Ce中的一种改性的凹凸棒土,以此作为催化剂载体,再采用溶胶-凝胶法,掺杂一定量的Fe、Zn、Cu、Mn、Ce、W、Co、Ag、Au、Pd、V的一种或几种金属元素的氧化物活性组分制得具有活性高、低温适应性好的催化剂,但是该催化剂只经过简单的掺杂处理,凹凸棒土晶束解离不充分,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小,没有很好地发挥载体的吸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烟气中单质汞脱除的凹凸棒土基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高抗硫性能、Hg2+吸附性能和低温Hg0的高催化氧化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凹土浸入锰盐溶液中,搅拌2~3小时,于60~80℃蒸干溶液,200℃在马弗炉中焙烧3小时,研磨过200目筛,得MnOx/凹土复合材料;
(2) 将步骤(1)得到的MnOx/凹土复合材料浸入钼盐溶液中,搅拌3~6小时,于60~80℃蒸发水分至粘稠状,成型,冻干,焙烧,得Mo掺杂MnOx/凹土复合催化剂。
其中,该催化剂中Mn元素和Mo元素的总负载量为5~20wt%。
其中,该催化剂中负载的Mo元素和Mn元素之间的摩尔比为1:1~5。
其中,所述步骤(2)中,成型后的半成品催化剂于-80℃预冻3小时,于-45℃冷冻干燥6小时,于300~500℃在马弗炉焙烧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299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花蜂花粉茶
- 下一篇:光束检测电路、光束扫描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