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铁动车组座椅与车票自动验证匹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30352.6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6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敬舜;朱国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敬舜 |
主分类号: | G07B11/00 | 分类号: | G07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铁动 车组 座椅 车票 自动 验证 匹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运输,涉及高速铁路,涉及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及其车载子系统和地面子系统,涉及铁路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涉及GSM-R(Railway)铁路数字无线通信服务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码识别技术,涉及一种单片机为主体的控制电路及外围配件,涉及一种软件编程语言,涉及高铁和动车工作人员作业流程,特别涉及一种高铁动车组座椅与车票自动验证匹配方法。
本发明适用于高铁和动车,也适用于装有可接收地面应答信息装置、及铁路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的车辆上,如普速列车。
背景技术
目前,高铁和动车上仍为人工查验车票。目的是避免旅客上错车或坐过站,以及堵住种种逃票行为。而且,铁路方面要求工作人员每站必查票。
显然,这种查验车票的方式有很大弊端:一是影响、干扰旅客休息,侵犯旅客正当权益。二是对已坐过站的旅客提醒不力,不仅未能充分恪遵到站提醒责任,也影响了旅客的正常行程安排。三是目前这种查验车票方式,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如在两站运行间隔不足10分钟的情况下,工作人员难以完成逐人一一查验车票目标;再者,有的旅客擅自更换、占用无人座位,也给查票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这充分暴露出高速铁路的运营管理手段,与其引进的高铁技术尚不吻合。
那么,有没有效率更高的查验车票方式呢?
由专利检索得知,在这方面的现有技术,仍为空白。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高铁、动车座椅与车票自动验证匹配方法。并且,在定员、不足定员运载情况下,该方法可“一目了然”地取代现有人工查验车票劳动——无座旅客即为无票者。
本发明依托现有高铁的完全成熟应用技术,借助当前臻备完善的电子科技及软件编程语言,实现了高铁动车座椅与车票自动验证匹配方法。
所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对每位持有效票旅客做到了免打扰式的查验车票服务,更利于旅客接受。而且,该方法可有效避免旅客上错车或坐过站;也极易堵住种种逃票行为。
本发明可完全取代现有列车工作人员的落后全员查票方式,可彻底终止高铁、动车上效率低下的工作劳动。
所述的消除了“目前没有人坐的座位就可以随意占用”弊端。
而且,打开车票自动验证装置系统车载固定终端显示屏,也可非常直观了解每节车厢的现有旅客人数,及车厢内旅客到达站点分布情况,可对缩短组织旅客上下车乘降时间带来极大便利。
本发明与已申报发明“高铁动车组旅客到站个性化定制非人工提醒方法”(申请日2014-05-09,申请人:朱敬舜,申请号201410193364.6)的作用实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先将旅客与车票绑定,再将车票上的一组特殊编码与对应座椅绑定,从而间接将旅客与座椅一一绑定。运行途中,座椅默认状态为锁闭位置。有效纸质车票上的一组特殊编码是开启对应座椅的唯一钥匙。车票一旦失效,座椅立即锁闭。若旅客持非当日本次列车有效车票、或无效车票接近座椅,则发出声光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处理。基于此种思路,由车票自动验证装置系统车载固定终端完成旅客的非人工验证车票工作。
所述方法包含以下实施步骤:
(1)先行由车票自动验证装置系统车载固定终端数据自动实时更新,保证取得地面车站之铁路站车客运信息无线交互系统的最新数据;
(2)由旅客登车后立即发出车票验证请求,将印有一组特殊编码的纸质车票进行扫码验证,车票自动验证装置系统车载固定终端将该编码与数据库信息进行比对;
(3)如果车票有效通过验证,则车票自动验证装置系统给出简短提示音,同时动作单元开启对应座椅;
(4)待列车到达所购车票票面站点,车票失效后(即车票自动验证装置系统车载固定终端接收到的地面应答器信号,与票面目的地站点一致时),自行锁闭座椅,本循环结束;
(5)如果所持车票不能通过验证,即旅客持有非当日非本次列车的有效车票、或无效车票进行验证,则车票自动验证装置系统发出声光报警,提醒旅客下车,并在另一端提醒工作人员处理;
(6)如果旅客绕过车票验证环节而自行接近处于锁闭状态的座椅,则车票自动验证装置系统座椅端会发出声光报警,并在另一端提醒工作人员干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敬舜,未经朱敬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0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