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数据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30547.0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6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苏勇令;田昊洋;彭伟;厉敏宪;瞿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变电 站站 噪声 排放 数据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噪声排放数据处理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电负荷急剧增大,变电站建设正在逐步向城市中心发展。变电站周围不再仅仅是空地、马路、厂房,还包括写字楼,商业区,甚至居民区。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噪声排放治理是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812348-2008仅规范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标准,标准要求:噪声排放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应大于3dB(A)。结果评价: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单独评价。
电是连续生产不能储存的产品,因此变电站设备不能随时停运,且大部分变电站噪声排放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差值一般小于3dB(A),无法满足标准的检测要求;且站界噪声测点多,如以表格形式罗列出各测点噪声数据,无论对于专业人士或是非专业人士,都显得很不直观,因此运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开展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评估需要建立一种专用的检查数据处理方法,才能更好的为治理变电站的噪声排放提供数据支撑。
本发明是以频谱特征分析法确认变电站噪声排放,以图示法显示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户外变电站进行现场勘测,并且对周边环境进行查看,绘出变电站平面布置图以及相对位置分布图;
2)检测变电站内设备主要噪声源的频谱特征,绘制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图,该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21)通过声压传感器对变电站站界噪声进行测试;
22)分析站界噪声频谱特征与站内设备主要噪声源频谱特征的相似程度,确定检测站界噪声的声源;
23)按照拟定的噪声数据处理规范根据变电站站界排放噪声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不同以不同颜色进行标识,绘制成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图;
3)根据绘制的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图,获得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的评估结论。
所述的步骤23)中的噪声数据处理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1)红色方框背景黑色字体:显示该区域噪声数值,并且噪声排放超标,需要针对性噪声治理;
(2)绿色方框背景黑色字体:显示该区域噪声数值,并且噪声排放合格,无需治理;
(3)灰色方框背景黑色字体:显示该区域噪声数值,并且背景噪声接近排放噪声,无法检测;
(4)红色端线:噪声敏感区,尽快实施噪声治理;
(5)紫色端线:噪声观察区,开展噪声可行性方案研究,需要时在治理;
(6)绿色端线:合格区,无需治理;
(7)太阳标志:日间检测时间段;
(8)月亮标志:夜间检测时间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城市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与站界背景噪声相近(差值小于3dB),不满足GB12348-2008标准的检测条件,采用频谱特征比对法的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就可判定噪声排放检测数据是否满足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
2、将变电站噪声排放数据经图示方法进行处理,使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水平得到直观的体现。这种数据处理方法使变电站站界噪声排放评估报告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表示方法。
3、将变电站站界根据噪声排放对环境的不同影响进行颜色划分,并结合站界噪声测试数据,综合起来对变电站排放噪声进行评价,为变电站噪声排放治理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05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