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玻璃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1163.0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5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陈凯;许东东;刘锡钢;李洪庆;王为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力合光电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62 | 分类号: | H01L33/6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玻璃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发光二极管)玻璃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高端建材行业的迅猛发展,艺术玻璃作为一种高端装饰材料所呈现的灵活多变的应用形态,日益受到设计师及终端应用客户的青睐。其中,由LED光源和玻璃完美结合的LED玻璃,完全突破了建筑装饰材料的传统概念,其动态、数字化控制色彩、亮度和调光,活泼的饱和色等,可以使LED玻璃进行动态变化,从白光到全光谱中的任意颜色,LED玻璃的使用在空间的中开启了新的思路,是我国新型材料界的骄傲。
LED玻璃是一种LED光源与玻璃的完美结合产品,可预先在玻璃内部设计图案,并在后期通过DMX(多路数字传输标准)全数字智能技术实现可控变化,自由掌控LED光源的明暗及变化,确切地说,LED玻璃是一种LED光嵌艺术玻璃。现有技术中的LED玻璃包括基层、中间层和覆盖层,基层为导电玻璃,导电玻璃上具有导电线路和电源接口,LED发光体设置在导电线路中,按照所需显示的图案和效果进行排布,中间层为PVB(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片,位于基层和覆盖层之间,经特殊处理将基层、中间层和覆盖层胶合。
因为铜的电阻率是1.75×10e-8Ω/m,在除银外的常规金属中是导电性能最好的,所以通常作为LED玻璃的导电线路,导电线路的制作主要是在浮法玻璃上先镀上一层SiO2(二氧化硅),再镀上一层铜,再通过蚀刻工序,把导电线路制作出来,此时导电线路铜是直接附着在非金属物质SiO2上,金属铜与SiO2间的结合主要是SiO2中的氧负离子向金属铜界面处迁移扩散,金属铜原子同时向玻璃扩散,最终与SiO2中的非桥键氧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永久键合。但是,这种结合受到热膨胀系数、温度、冷却速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SiO2与金属铜热膨胀系数相差数倍,在材料膨胀或收缩时极易引起应力集中,导致结合强度大幅下降。这样先天的不足就会造成铜与SiO2间的附着力很差,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产生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玻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LED玻璃中的导电线路与二氧化硅之间附着力差而引起导电线路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ED玻璃,所述LED玻璃包括玻璃基片、镀设在所述玻璃基片一侧上的二氧化硅层、依次在所述二氧化硅层远离所述玻璃基片的一侧上镀设形成第一过渡层与第二过渡层后对该第一过渡层与该第二过渡层黄光蚀刻分别形成的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在制作出所述第一线路与所述第二线路后于所述二氧化硅层远离所述玻璃基片的一侧上镀设形成导电层再对该导电层黄光蚀刻形成的导电线路及设置在所述导电线路上的LED发光体。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层为铜导电层,所述第一过渡层与所述二氧化硅层之间的结合强度大于铜与二氧化硅之间的结合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层由钼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层、所述第二过渡层与所述导电层三者共同形成的结合强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渡层与所述导电层二者之间的结合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渡层由镍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层的厚度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渡层的厚度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玻璃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玻璃基片,并在所述玻璃基片的一侧镀设二氧化硅层;
S2)在所述二氧化硅层远离所述玻璃基片的一侧依次镀设第一过渡层与第二过渡层,并对该第一过渡层与该第二过渡层进行黄光蚀刻分别形成第一线路与第二线路;
S3)在所述二氧化硅层远离所述玻璃基片的一侧上镀设导电层,并对该导电层进行黄光蚀刻形成导电线路;
S4)提供LED发光体,并将所述LED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导电线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硅层、所述第一过渡层、所述第二过渡层与所述导电层均由磁控溅射镀膜的方法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力合光电传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力合光电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1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