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汽车的消声器及具有其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1842.8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2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婷;穆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贾玉姣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声器 消声腔 吸附材料 出气管 进气管 汽车 发动机 第一端 废气 吸附消声器 使用寿命 维护方便 导引 积液 排出 伸入 吸附 消声 伸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的消声器及具有其的汽车,其中,汽车包括发动机,消声器包括:外壳、进气管、出气管和吸附材料件。外壳内限定出消声腔。进气管的第一端适于与发动机相连,进气管的第二端伸入到消声腔内以将发动机产生的废气导引至消声腔内。出气管的第一端设在消声腔内且出气管的第二端伸出消声腔以排出消声腔内的废气。吸附材料件设在外壳内以吸附消声腔内的液体。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声器,通过在消声器的外壳内设置吸附材料件,从而可以完全吸附消声器内的积液,进而延长消声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吸附材料件的设置可避免对消声器的消声作用以及外观产生影响,而且更换容易,维护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消声器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消声器是汽车常用的组成部件之一,消声器主要是利用声波叠加干涉的原理来有效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并使高温废气能够安全排出。具体而言,消声器是排气管道的一部分,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流经消声器以消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主要为CO、HC、NOX、CO2以及水蒸气等,其中一部分水蒸气随废气排出车外,另一部分水蒸气残留在消声器内部。残留的水蒸气与流经消声器的部分废气结合生成弱酸性液体。
为避免弱酸性积液造成对消声器的腐蚀,通常的做法是在消声器外壳最低点打孔排水,但是这种方法会影响消声器的降噪效果,而且排出的液体会飞溅到消声器外壳上,长期如此会使得消声器外壳上产生锈迹,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消声器的寿命,并影响消声器的外观。
此外,一些消声器生产厂家会在消声器内部设计一些用于排出积液的结构,如虹吸管或负压吸附结构,这些结构无法完全排尽积液,如果该结构出现故障,积液也无法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消声器,该消声器可完全排尽内部产生的积液,且消声器使用寿命长、外观不受影响,易于维护。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用于汽车的消声器的汽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汽车的消声器,其中,所述汽车包括发动机,所述消声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限定出消声腔;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适于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伸入到所述消声腔内以将所述发动机产生的废气导引至所述消声腔内;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第一端设在所述消声腔内且所述出气管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消声腔以排出所述消声腔内的所述废气;吸附材料件,所述吸附材料件设在所述外壳内以吸附所述消声腔内的液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消声器,通过在消声器的外壳内设置吸附材料件,从而可以完全吸附消声器内的积液,进而延长消声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吸附材料件的设置可避免对消声器的消声作用以及外观产生影响,而且更换容易,维护方便。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的消声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伸入到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设有开口;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上且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壳体内导通,所述吸附材料件设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由此,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限定出封闭的消声腔,从而配合进气管和出气管对排入消声腔内的废气进行消声,第一壳体内的液体受重力作用自动汇聚于第二壳体内,从而便于消声器内的液体的集中与排放。
具体地,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由此,用户可将第二壳体拆下后更换吸附材料件,从而使得吸附材料件更换方便,消声器维护容易。当吸附材料件无法及时更换时,用户也可直接拆下第二壳体后倒出第二壳体内的液体。另外,进气管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杂质,因此当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设在第一壳体的底壁上时,可将第二壳体拆下后清理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18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通信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柜U位检测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