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散剂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33484.4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7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许永龙;许世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永龙 |
主分类号: | A61K35/64 | 分类号: | A61K35/64;A61K9/14;A61P27/16;A61K35/58 |
代理公司: | 北海市海城区佳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5 | 代理人: | 黄建中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中耳炎 中药 散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散剂,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一种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病变,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中耳炎分为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分为急性和慢性。目前西医治疗方案为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局部药物治疗,多用抗生素或抗生素加类固醇激素治疗,例如0.25%氯霉素,氯霉素可的松;清除中耳积液,如穿刺抽液、鼓室置管术。中耳炎可由多种疾病或外伤引起,病因多样,如单纯使用抗生素或类固醇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使用抗生素还存在产生抗药性以及副作用的风险。中医认为中耳炎属于风聋、耳胀耳闭、耳痹的范畴。其病机为风邪袭耳,堵塞耳窍;肝胆蕴热,上壅耳窍;脾虚湿困,痰湿泛耳;邪毒滞留,气血瘀阻等几种。从中医的角度把中耳炎的病因归类为上述几种,可以更加明确治疗的方向,治疗时可以使用对症的中药药物组合物给予施药。中耳是口服药物难以到达的部位,口服药物经过肝脏首关效应后,到达中耳的药物浓度更是难以起到治疗的作用,所以研究中药外用散剂 治疗中耳炎是很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中耳炎的散剂,克服抗生素治疗中耳炎的局限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治疗中耳炎的中药散剂,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而成:桑螵蛸1-3 份、蛇蜕1-3份;
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上述治疗中耳炎的中药散剂的方法:取上述原料分别烘焙成碳状,粉碎,过100-120目筛,混合均匀,再过一次100-120目筛,即得;
所述桑螵蛸是指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巨斧螳螂、薄翅螳螂、广腹螳螂、华北刀螂的干燥卵鞘;
所述蛇蜕是指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锦蛇或乌梢蛇蜕下的干燥表皮膜。
采取上述措施的本发明, 桑螵蛸归肝肾膀胱经,功效收敛固涩、补肾固精,主治肾气不足,外用可以排脓解毒,消肿止痛。蛇蜕归肝经,功效祛风定惊,解毒退翳,主治小儿惊风,抽抽搐痉挛,疔肿,皮肤瘙痒。取二者归肝经,以及解毒排脓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针对因风邪袭耳、堵塞耳窍、肝胆蕴热、邪毒滞留、气血瘀滞引起的中耳炎。为验证本发明的临床效果,北海市桑寄生药物研究所对中耳炎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数据如下:
(1)临床资料:取临床病例110例,其中分泌性中耳炎34例,气压损伤性中耳炎28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2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3例,女性56例,男性54例,年龄3-61岁,病程3-6天;
(2)治疗方法:使用本发明喷撒于耳道内患处,每1天换药一次,3天为一疗程,用药后及时观察耳部炎症情况及全身副作用;
(3)疗效观察:
(a)疗效标准:用药1-2疗程后;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炎症减轻,停止流脓,功能恢复;
好转:临床症状减轻,体征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或加重;
(b)疗效分析:
87例烫、烧伤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永龙,未经许永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34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