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颈椎微创穿刺定位架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34149.6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3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宋西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西正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颈椎 穿刺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颈椎微创穿刺定位架。
背景技术
颈椎微创手术是以最小的组织创伤,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如:颈椎骨折微创螺钉固定术、经皮椎弓根成形术(PVP)、颈椎间盘突出的臭氧消融、等离子消融、经皮椎间盘切吸、颈椎间盘镜摘除术等,都是在颈部的前方进行准确地经皮穿刺定位,由颈前部有着重要的动静脉血管、气管等组织,它们是不可伤害的。那么,手术成功的关键就是准确地经皮穿刺定位,而不伤颈部的重要的组织结构。也就是说经皮穿刺定位准确性越高成功率也就越高。目前国内外对于颈椎微创手术在颈部进行经皮穿刺定位时,必需先用手指来将颈部的动静脉血管、气管等组织挤开成2-3mm的缝隙,后用1-2mm穿刺针,在X线机的直接照射引导下,经过皮肤、软组织穿刺定位来进行准确性穿刺定位。这样以来,医者在颈部微创穿刺定位时,无法避开X线机的直接照射造成对人身体的伤害;而且用手指来将颈部的动静脉血管、气管等组织挤开也不方便,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远距离躲避X线机的直接照射,能准确进行经皮穿刺定位,保护人身安全的颈椎微创穿刺定位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颈椎微创穿刺定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框架和颈围调节装置;所述颈围调节装置包括可伸缩调节带,板状框架上设置有若干挤压缝隙以及设置在板状框架两端的连接扣,连接扣连接可伸缩调节带。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可伸缩调节带包括两根调节带,两根调节带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扣连接,且两根调节带的另一端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包括设置在一根调节带端部的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锁扣,锁扣与另一根调节带的端部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挤压缝隙包括贯穿并且对称安装在板状框架上的挤压板,挤压板倾斜安装在板状框架中,两块挤压板之间通过连接柱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挤压板与板状框架的角度为10-25°,并且加压板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5-2.5mm。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带与连接扣之间齿咬连接;所述调节带与锁扣之间齿咬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带单面设置有若干咬合齿,连接扣上设置有若干反向咬合齿,通过反向咬合齿与咬合齿配合实现调节带与连接扣齿咬连接;所述锁扣上设置有若干反向咬合齿,调节带上单面设置有若干咬合齿,通过反向咬合齿与咬合齿配合实现调节带与锁扣齿咬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利用挤压板之间的作用挤开动静脉血管、气管等组织形成一个2mm左右的缝隙,用1-2mm穿刺针进行经皮穿刺定位,以避开X线机对人身体的直接照射造成损害,可以完美替代手指的挤压,远距离躲避X线机的直接照射,而进行经皮穿刺定位,对医生的人身安全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还能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而且结构简单,可采用一体式注塑工艺加工,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板状框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颈椎微创穿刺定位架,包括板状框架4和颈围调节装置。所述颈围调节装置包括可伸缩调节带,板状框架上设置有若干挤压缝隙以及设置在板状框架两端的连接扣8,连接扣8连接可伸缩调节带。在本发明中,板状框架4由多个小的框架连接而成,小的框架之间的连接处5为凹槽形状,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会对皮肤造成伤害,连接的牢固性也大大加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伸缩调节带包括两根调节带3,两根调节带3的一端分别与连接扣8连接,且两根调节带的另一端通过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活动连接件包括设置在一根调节带端部的连接板2,连接板2上设置有锁扣1,锁扣1与另一根调节带3的端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带3与连接扣8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调节带3与锁扣1的连接方式有多种选择。除了本发明说明的连接方式外,其他能够起到相同作用的连接件,应用于本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西正,未经宋西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41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棉球的牙签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结构的电凝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