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溶性添加剂和醇醚汽油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4375.4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0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贤;郭承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南方有机溶剂厂 |
主分类号: | C10L1/04 | 分类号: | C10L1/04;C10L1/182;C10L1/16;C10L1/24;C10L1/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溶性 添加剂 汽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于烃类混合物为主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油溶性添加剂和醇醚汽油。
背景技术
石油作为一种有限资源,面对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及汽车的大量使用,其资源会越来越紧张,而且石油价格将会越来越贵,石油单价已经从上世纪末的10.58美元上涨到现在的120美元,寻求替代能源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例如现有的甲醇汽油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石油资源的压力,但是现有的甲醇汽油大多数都是由甲醇、汽油和添加剂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其存在的缺陷是:消耗高、动力不足、酸碱腐蚀、橡胶溶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溶性添加剂和醇醚汽油,该油溶性添加剂价格便宜,消耗低,可以直接作为燃料在汽油机内使用,另外该油溶性添加剂与汽油溶合形成醇醚汽油,作为燃料在汽油机内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汽油消耗高、动力不足、酸碱腐蚀、橡胶溶胀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油溶性添加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配比组成:
甲醇或变性乙醇:35%~45%
烷烃、烯烃和芳烃混合物:50%~65%
磺酸盐:1.0%~2.5%
异丙醇、正丁醇:1.0%~5%
硝酸酯:0.2%~1%。
进一步,以上各组分的重量比如下:
甲醇或变性乙醇:42%
烷烃、烯烃、芳烃混合物:53%
磺酸盐:2%
异丙醇、正丁醇:2.4%
硝酸酯:0.6%。
进一步,以上各组分的重量比如下:
甲醇或变性乙醇:40%
烷烃、烯烃、芳烃混合物:55%
磺酸盐:1.5%
异丙醇、正丁醇:3%
硝酸酯:1%。
进一步,所述甲醇或变性乙醇的纯度≥95%。
进一步,所述烷烃、烯烃、芳烃混合物中烷烃、烯烃、芳烃各自的比例设置为1∶2∶2。
本发明还公布了一种醇醚汽油,所述醇醚汽油由油溶性添加剂和汽油任一比例溶合制成的。
进一步,所述油溶性添加剂和汽油重量比如下:
油溶性添加剂:40%~65%
汽油:35%~60%。
进一步,所述汽油设置为93#汽油或97#汽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油溶性添加剂价格便宜,消耗低,可以直接作为燃料在汽油机内使用,另外该油溶性添加剂与汽油溶合形成醇醚汽油,作为燃料在汽油机内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汽油消耗高、动力不足、酸碱腐蚀、橡胶溶胀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一种油溶性添加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配比组成:
甲醇或变性乙醇:42%
烷烃、烯烃、芳烃混合物:53%
磺酸盐:2%
异丙醇、正丁醇:2.4%
硝酸酯:0.6%。
其中甲醇或变性乙醇的纯度≥95%,烷烃、烯烃、芳烃混合物中烷烃、烯烃、芳烃各自的比例设置为1∶2∶2,本实施例油溶性添加剂配置工艺如下:将甲醇或变性乙醇作为主要原材料加入配置罐或配置槽中,然后按比例添加烷烃、烯烃和芳烃混合物,进行均与混合搅拌,在搅拌均匀后在搅拌下按比例依次加入磺酸盐、异丙醇、正丁醇和硝酸酯,搅拌1~2小时,得到的均匀混合物即为油溶性添加剂。
实施例二
本发明一种油溶性添加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配比组成:
甲醇或变性乙醇:40%
烷烃、烯烃、芳烃混合物:55%
磺酸盐:1.5%
异丙醇、正丁醇:3%
硝酸酯:1%。
其中甲醇或变性乙醇的纯度≥95%,烷烃、烯烃、芳烃混合物中烷烃、烯烃、芳烃各自的比例设置为1∶2∶2,本实施例油溶性添加剂配置工艺如下:将甲醇或变性乙醇作为主要原材料加入配置罐或配置槽中,然后按比例添加烷烃、烯烃和芳烃混合物,进行均与混合搅拌,在搅拌均匀后在搅拌下按比例依次加入磺酸盐、异丙醇、正丁醇和硝酸酯,搅拌1~2小时,得到的均匀混合物即为油溶性添加剂。
实施例三
本发明还公布了一种醇醚汽油,所述醇醚汽油由油溶性添加剂和汽油任一比例溶合制成的,优选的油溶性添加剂:40%~65%;汽油:35%~60%,优选的所述汽油设置为93#汽油或97#汽油。
将上面3种实施例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南方有机溶剂厂,未经重庆南方有机溶剂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43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式余热回收相变储能装置
- 下一篇:压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