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变速器离合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4833.4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6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柳见喜;吴少华;张云飞;张岳彪;谢元民;于洪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D27/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变速器 离合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自动挡车辆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的装置,属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路况越来越拥堵,自动挡车辆成为更多人选择的对象,因此提高自动挡车辆的乘驾舒适性成为众多汽车企业追求的目标。要想提高整车的乘驾舒适性,首先要提高动力传输的控制精度和控制灵敏度,即提高离合器的控制精度和灵敏度。
目前,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是由液压系统进行控制的:利用控制器驱动电磁阀,由电磁阀控制油路压力,再由液压油将动力传递到离合器活塞,由活塞控制离合器动作。这种控制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采用液压系统间接驱动离合器,系统结构复杂、响应存在迟滞,难以实现变速器动力传输的精确控制,影响了驾驶舒适性。
(2)离合器的结合压力不能直接进行检测,只能利用电磁阀输出的油压计算得出,具有换算过程复杂,响应速度慢,检测误差较大等缺点,而且检测误差随着油液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不利于提高控制性能。
(3)离合器摩擦片表面温度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测量离合器甩出的油液温度间接测量,导致温度的监控存在迟滞,且测量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离合控制装置,实现离合器的直接控制和测量,提高离合器的控制精度和灵敏度。
本发明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动变速器离合控制装置,构成中包括发射线圈、接收线圈、电磁铁和离合控制电路,所述接收线圈与自动变速器的从动轴同轴固接,其输出端经交直流变换器给离合控制电路供电,所述发射线圈套装在接收线圈外部并与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其输入端接外部控制模块输出的交流电压,所述电磁铁固定在从动摩擦片上并与主动摩擦片相对应,其电磁线圈接离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离合控制电路通过红外收发模块与外部控制模块通信。
上述自动变速器离合控制装置,所述红外收发模块包括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的上传光电管、下传发光管和安装在从动摩擦片上的下传光电管、上传发光管,所述下传发光管接外部控制模块的输出信号,所述下传光电管接收下传发光管发出的红外信号,其输出端经CAN通信模块接离合控制电路,所述上传发光管通过CAN通信模块接离合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所述上传光电管接收上传发光管发出的红外信号,其输出端接外部控制模块。
上述自动变速器离合控制装置,所述上传发光管和下传发光管均设置多个,它们绕从动轴均匀分布。
上述自动变速器离合控制装置,所述上传光电管和下传光电管均设置多个,它们绕从动轴均匀分布。
上述自动变速器离合控制装置,构成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二者均贴装在离合器从动摩擦片的工作面上,它们的信号输出端接离合控制电路的不同输入端。
上述自动变速器离合控制装置,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多个,它们在从动摩擦片的工作面上均匀布置。
本发明利用电磁铁直接控制自动挡车辆离合器的结合与分离,保证了动力传输的控制精度和反应速度,从而提高了车辆的乘驾舒适性。控制系统的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直接贴装在离合器从动摩擦片的工作面上,实现了采集参数的直接检测,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原理框图;
图3为发光管和光电管的覆盖位置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主动摩擦片,2、从动摩擦片,3、电路板,4、线束连接器,5、变速器壳体,6、滚动轴承外圈,7、滚动轴承内圈,8、衔铁,L1、发射线圈,L2、接收线圈,L3、电磁线圈,P、压力传感器,T、温度传感器,Q1、上传光电管,Q2、下传光电管,D1、下传发光管,D2、上传发光管,AC/DC、交直流变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和图2,自动挡车辆离合器主动摩擦片1、从动摩擦片2和滚动轴承。本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P(检测离合器片结合压力)、温度传感器T(检测摩擦片温度)、红外收发模块(非接触式发射接收信号)、电路板(处理电源、信号和驱动电磁线圈L3)、发射线圈L1和接收线圈L2(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电磁铁(包括电磁线圈L3和衔铁8,用于驱动从动摩擦片2)、线束连接器4(实现变速器内部线束与外部线束的连接)和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48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持压灭火喷头及实现灭火喷头压力均衡的方法
- 下一篇:异地呼吸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