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浏览器中进行弹窗拦截的方法和一种弹窗拦截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4901.7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5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宗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9 | 代理人: | 兰淑铎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浏览器 进行 拦截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浏览器中进行弹窗拦截的方法和一种弹窗拦截的装置。
背景技术
网页浏览器是个显示网站服务器或文件系统内的文件,并让用户与这些文件交互的一种应用软件。它用来显示在万维网或局域网等内的文字、图像及其他信息。这些文字或图像,可以是连接其他网址的超链接,用户可迅速及轻易地浏览各种信息。
当用户在浏览各种信息时,经常会出现一些窗口类别的弹窗,而这些弹窗并不是由用户自动打开的,而是一些自动加载弹窗的广告类的弹窗。例如,在IE浏览器中,一些弹窗是由于用户点击新链接后产生的网页标签窗口,而还有一些弹窗则是在用户点击新链接后产生的网页标签窗口中的子窗口中加载的广告;即,在浏览器中当用户触发new_window事件时,会生成大量的广告类的弹窗。
目前,通常是通过对用户的点击操作行为来判断是否对浏览器中的弹窗进行拦截。如,当有窗口待弹出时,对用户行为进行判断,当确定所述待弹出窗口是由于用户的点击操作行为产生的,则在浏览器中加载所述待弹出窗口。否则,拦截所述待弹出窗口。
实际上,只有当用户的点击操作行为对应的点击的是新链接时,才可以确定所述待弹出窗口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而其它的点击操作行为(如,用户打开一新的页面之后,通常会点击一下所述新页面,以便选中所述新页面,对所述新页面进行翻页、滚动操作)则并不能确定所述待弹出窗口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些恶意网站则可以在监测到上述不是对新链接进行的点击操作的点击行为时,生成并加载一个广告弹窗,此时,由于现有的拦截技术判断所述广告弹窗是用户的点击操作行为产生的,不会进行拦截。
由此可见,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地、拦截准确度高的弹窗拦截方法和装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浏览器中进行弹窗拦截的方法和一种弹窗拦截的装置。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浏览器中进行弹窗拦截的方法,包括:
浏览器中发起当前网页的网页资源的请求;
将所述网页资源的网页状态信息发送到浏览器侧的弹窗拦截引擎进行判断;
在所述网页状态信息与弹窗拦截引擎中的拦截规则相匹配时,在浏览器侧拦截加载所述网页资源的浏览器弹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弹窗拦截的装置,包括:
网页资源请求模块,用于在浏览器中发起当前网页的网页资源的请求;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将所述网页资源的网页状态信息发送到浏览器侧的弹窗拦截引擎进行判断;
拦截模块,用于在所述网页状态信息与弹窗拦截引擎中的拦截规则相匹配时,在浏览器侧拦截加载所述网页资源的浏览器弹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浏览器中进行弹窗拦截的方法和一种弹窗拦截的装置。浏览器将网页资源的网页状态信息发送到弹窗拦截引擎,通过弹窗拦截引擎将所述网页资源的网页状态信息与设置的拦截规则进行匹配判断,以确定是否在浏览器侧拦截加载所述网页资源的浏览器弹窗。本发明通过非用户行为进行弹窗的拦截,避免了通过用户操作行为进行弹窗拦截时由于对用户操作行为的错误判断而导致的漏拦截和误拦截问题,提高了拦截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浏览器中进行弹窗拦截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一种浏览器中进行弹窗拦截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一种网页资源与拦截规则的匹配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中一种拦截规则管理选项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一种进行弹窗拦截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一种弹窗拦截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中一种弹窗拦截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49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