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渗透系数模型的回灌井堵塞预测诊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5568.1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5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伟;惠一峰;杨锋斌;闫清;张云龙;闫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渗透 系数 模型 回灌井 堵塞 预测 诊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故障诊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灌井堵塞预测诊断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浅层地来能满足用户供热、供冷的需求的暖通空调技术。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是实现科学用能、解决我国能源紧缺问题的重要举措。回灌井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水源侧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及保障地下水循环利用的必要设施。然而回灌井堵塞却是大多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都会出现的问题。堵塞的发生会造成回灌井周围含水层渗透性降低、输水能力减弱,表现为当回灌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回灌井水位持续升高,当回灌井水位超过井沿时即发生了溢井现象。溢井现象一旦发生将会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安全、稳定、正常的运行造成十分恶劣的负面影响。若对这种故障不加重视、放任不管,长期对地下水只抽不灌还会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等严重的地质灾害,其后果不堪设想!
引起回灌井堵塞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六种:悬浮物堵塞、含水层颗粒重组、气泡堵塞、化学沉淀堵塞、粘粒膨胀堵塞、生物堵塞。国外学者采用一些指标参数,如修正堵塞指数MFI、可同化有机碳AOC以及生物膜生长速率BFR等,对不同类型的堵塞进行预测。但是纵观国内现有的地下水源热泵工程实例,由于考虑到投资费用等问题,水井中并不安装能够获取上述指标参数的监测设施或传感器,因此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国现有的地下水源热泵工程。为应对溢井现象,国内运行管理人员常将回灌管与生活污水排水管联通,溢井发生时,将难以回灌的地下水直接排掉,之后联系相应的技术团队对回灌井进行洗井。显然这种“先溢井后处理”的措施并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并且将地下水直接排掉无疑是对我国淡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回灌井堵塞的成因多种多样,但是无论发生哪一种堵塞,其结果都会导致回灌井周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减小,因此为避免在运行期内发生溢井现象,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本发明以实际工程中较易获取的渗透系数为基础提出一种适用于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工程的回灌井堵塞预测诊断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渗透系数模型的回灌井堵塞预测诊断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诊断成本高、可实现性差、诊断延迟等缺点。它通过定期测量实际工程中较易测得的抽灌井水位及流量,给出回灌井水位预测方程并预测回灌井溢井发生所需时间。以此判断运行期内是会否发生溢井现象,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溢井发生的可能性,为运行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渗透系数模型的回灌井堵塞预测诊断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根据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所使用的抽灌井类别,定期对各井在运行期间的水位进行测量;
步骤2:根据水位测量值,计算运行期内不同时刻各井水位降深;
步骤3:确定各井的井间距、井半径及流量;根据该参数和步骤2获得的各井不同时刻各井水位降深,通过地下水向井群流动的数学模型,求解出不同时刻各回灌井渗透系数;
步骤4:拟合各回灌井渗透系数衰减方程;
步骤5:判断运行期内是否会发生溢井,若某井渗透系数衰减系数λi≤0,则该井在运行期内不会发生溢井,预测诊断结束;若某井渗透系数衰减系数λi>0,则需要进一步判断,继续以下步骤;
步骤6:给出各回灌井水位预测方程;
步骤7:确定各回灌井溢井时的水位及降深;
步骤8:根据各回灌井水位预测方程及溢井时的降深计算溢井发生所需时间tof并再次判断运行期内是否发生溢井;若tof大于运行期,则运行期内不会发生溢井;若tof小于等于运行期,则运行期内会发生溢井;
步骤9:根据预测结果,对运行期内会发生溢井的回灌井进行定期回扬或进行洗井。
优选地,所述各井在运行期间的水位为水井液位至测量参考点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水井类别包括在运行期内该井被用作抽水井还是回灌井,定期对各井在运行期间的水位进行测量包括:运行期开始前各井初始水位的测量,运行首日各井水位的测量以及在运行期内每隔一段时间对各井水位的测量;对各井水位的测量测量仪器选用钢尺水位计或压力变送器,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应选择平直的参照物作为基准点。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运行期内不同时刻各井水位降深通过si(t)=H0i-H(t)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55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