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肥灌溉双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36546.7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9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萍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萍英 |
主分类号: | A01C23/04 | 分类号: | A01C23/0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肥 灌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领域,具体是一种水肥灌溉双用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是以农户独立耕种经营,且是单家独户种植,农田面积小,大多是中小型农田,因此灌溉也以小型灌溉居多,对农田的灌溉也以灌溉水以及肥料为主,由于天气以及人力的限制,施肥操作不便,集中过量施肥,造成土壤盐份重,作物生长不良,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水肥一体化可以节水、节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农业生产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水肥一体化的灌溉装置也不断新出,但是这些水肥一体化的灌溉装置结构复杂,要求高,生产成本高,得不到广泛推广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既能灌溉水又能灌溉液体肥料的水肥灌溉双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肥灌溉双用装置,包括沉淀池、滤清池、肥料搅拌池和肥料过滤池,所述沉淀池和滤清池连接相通,沉淀池侧面下端开设有污水排放口,沉淀池内设有沉淀网板,滤清池内设有滤清网板,滤清网板上设有滤网吸管,滤网吸管通过输水管连接有离心泵,所述肥料搅拌池顶部固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设有搅拌桨,肥料搅拌池顶部固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肥料过滤池侧面上端的进料口与肥料搅拌池侧面下端的出料口连接且通过控制阀控制,肥料过滤池侧面下端设有料液排放口,肥料过滤池内设有过滤网板,过滤网板上放置有料液吸管,料液吸管顶端连接有缓冲管,缓冲管通过控制阀分别与进水管和离心泵的出口连接,缓冲管的末端连接有灌溉管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灌溉管网设有若干输送支管,输送支管上设有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网吸管和料液吸管均呈喇叭状,且滤网吸管和料液吸管底部均设有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通过调节控制阀,可实现水的灌溉或者水和液体肥料的灌溉,实现了同装置双用的功能,能有效的除去肥料中的杂质,且灌溉均匀,只需提前设置好控制阀,不需要智能化的装置,灌溉成本低,特别适用于中小型农田的灌溉。
附图说明
图1为水肥灌溉双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2-沉淀网板;3-滤清池;4-滤清网板;5-污水排放口;6-滤网吸管;7-输水管;8-离心泵;9-控制阀;10-电机;11-搅拌桨;12-肥料搅拌池;13-肥料过滤池;14-料液排放口;15-料液吸管;16-缓冲管;17-灌溉管网;18-单向阀;19-输送支管;20-进水管;21-过滤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水肥灌溉双用装置,包括沉淀池1、滤清池3、肥料搅拌池12和肥料过滤池13,沉淀池1和滤清池3连接相通,沉淀池1内设有沉淀网板2,滤清池3内设有滤清网板4,沉淀池1侧面下端开设有污水排放口5,以便于装置不用时取出池内的污水。
滤清网板4上设有滤网吸管6,滤网吸管6通过输水管连接有离心泵8,肥料搅拌池12顶部固设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轴末端固设有搅拌桨11,肥料搅拌池12顶部固设有带控制阀9的进水管20,肥料过滤池13侧面上端的进料口与肥料搅拌池12侧面下端的出料口连接且通过控制阀9控制,肥料过滤池13侧面下端设有料液排放口14,以便于排除池内沉淀的杂质;肥料过滤池13内设有过滤网板21,过滤网板21上放置有料液吸管15,滤网吸管6和料液吸管15均呈喇叭状,且滤网吸管6和料液吸管15底部均设有滤网,料液吸管15顶端连接有缓冲管16,缓冲管16通过控制阀9分别与进水管20和离心泵8的出口连接,缓冲管16的末端连接有灌溉管网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萍英,未经刘萍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65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收机动车辆能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咬边的消音排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