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中胚轴伸长基因qML3的分子标记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39095.2 | 申请日: | 2014-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2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姜树坤;张凤鸣;白良明;孙世臣;刘丹;张喜娟;王嘉宇;丁国华;王彤彤;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胚轴 伸长 基因 qml3 分子 标记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中胚轴伸长基因qML3的分子标记与应用,属于水稻育种中的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胚轴是构成种子和幼苗及其形态建成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它连接着胚根、胚芽、子叶和禾本科植物的胚芽鞘,通常分为上胚轴(子叶节或胚芽鞘节至胚芽的一段)、中胚轴(禾本科植物盾片节至胚芽鞘节的一段)和下胚轴(子叶节或禾本科的盾片节至胚根的一段)。在水稻中,上胚轴基本不活动,下胚轴的伸长也极其有限,主要靠中胚轴的伸长将胚芽连同伸长的胚芽鞘送至土表附近,以便幼苗吸收空气中氧气而进行随后的正常生长。所以,水稻中胚轴的伸长对直播水稻萌发后的幼苗生长至关重要,选育具有中胚轴伸长特性的品种是直播技术推广的重要前提。关于长中胚轴水稻资源的筛选已有部分报道。林建荣等研究表明,中胚轴伸长特性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并与株高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随着以分子标记连锁图谱为基础的QTL分析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成为研究复杂性状遗传机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和开发位于qML3两侧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将这个分子标记命名为qML3-1和qML3-2,所述片段如序列表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具体地,本发明设计开发的分子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下:qML3-1的上游引物序列为:5,-CCTATCCCATTAGCCAAACATTGC-3’;qML3-1的下游引物序列为:5’-GATTTACCTCGACGCCAACCTG-3’;qML3-2的上游引物序列为:5’-ATGAGATGAGTTCAAGGCCC-3’;qML3-2的下游引物序列为:5’-AACTCTGTACCTCCATCGCC-3’。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前期定位结果,分别测定了丽江新团黑谷和沈农265的目标区域,并进行了比对分析,挑选出一对微卫星差异,并设计出该标记。将此标记应用于丽江新团黑谷和沈农265进行验证,发现具有qML3的沈农265在利用qML3-1检测时,能够扩增出190bp左右的条带,而丽江新团黑谷能够扩增出200bp左右的条带。在利用qML3-2检测时,沈农265能够扩增出210bp左右的条带,而丽江新团黑谷能够扩增出200bp左右的条带。并进一步对重组自交系进行验证,发现这两个该分子标记与qML3共分离。综上,此分子标记可以用于鉴定待测材料是否在qML3座位上含有沈农265的中胚轴的增效等位基因。
一种水稻中胚轴伸长基因qML3的分子标记与应用,应用下述步骤检测待测材料是否在qML3座位上含有沈农265的中胚轴增效等位基因,具体过程为:
(1)DNA提取,具体过程为:
(1a)取长至10cm左右黄化苗4-5株剪碎,放于研钵中并立即加入液氮研磨成粉末,置于1.5ml的微量离心管(EP)中。
(1b)加入预热至65℃的CTAB抽提液[2%(w/v)CTAB;100mmol/LTris-Hcl,pH8.0;20mmol/LEDTA,pH8.0;1.4mol/LNaCl]600μL。
(1c)轻轻混匀,使粉末充分散开,呈悬浮状态,放于60℃的水浴30-60min,期间每5min轻轻倒转离心管使之分散均匀。
(1d)取出后,待冷至室温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室温振荡,充分混匀,然后于台式冷冻离心机上10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液转入另一离心管中。
(1e)重复3-4次,直至中间没有蛋白层为止。
(1f)将上清液逐滴加入2倍体积的-20℃预冷的无水乙醇中,-20℃放置30min以上。
(1g)此时可见DNA成棉絮状小团漂于液面,用玻璃钩勾出,以灭菌的滤纸条吸去残液,在超净工作台上吹干。
(1h)用100μL的TE缓冲液(10mmol/LTris-Hcl;1mmol/LEDTA,pH8.0)回溶待用。
(1i)取1.5μL用于PCR扩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390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