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轨电车安全式无线道岔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0716.9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1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郑磊;尹燕萍;刘婷婷;袁江波;谢勇;徐志荣;肖阳俊;郝顺;苏国强;姜超;房黎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5/06 | 分类号: | B61L5/06;B61L1/02;B61L7/06;B61L2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周海斌;牛莉莉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轨电车 安全 无线 道岔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1. 有轨电车安全式无线道岔控制系统,包括位于电车上的车载子系统和位于道岔旁的轨旁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车载子系统包括位于司机室的综合操作盘,无源信标天线和无源信标读取器,与综合操作盘、无源信标天线、无源信标读取器分别数据连接的车载控制单元,以及与车载控制单元、综合操作盘分别数据连接的车载通信单元;所述轨旁子系统包括设于道岔前轨道的前置无源信标、后置无源信标、进路表示器,含有地面通信单元和地面控制单元的地面控制器,以及道岔控制单元;所述前置无源信标与道岔之间的距离大于后置无源信标与道岔之间的距离,所述地面通信单元与地面控制单元数据连接,所述地面控制单元的第一、第二控制端分别与进路表示器、道岔控制单元的受控端连接;所述无源信标天线经无线网络与地面通信单元的信号发射端连接,所述车载通信单元经无线网络与地面通信单元的信号接收端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安全式无线道岔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轨旁子系统还包括设于道岔后轨道的第一、第二无源信标;所述第一无源信标与道岔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无源信标与道岔之间的距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轨电车安全式无线道岔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道岔后轨道包括直股轨道和侧股轨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安全式无线道岔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车载子系统、轨旁子系统还分别包括电源。
5. 采用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有轨电车安全式无线道岔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所述轨旁子系统的地面控制器由地面通信单元持续向道岔周围的预定区域内发射当前道岔信息;当前道岔信息包括道岔当前位置、道岔当前是否占用;
第二步、所述电车持续行驶,并逐渐接近道岔;当车载子系统的无源信标天线收到当前道岔信息即发给车载控制单元,车载控制单元根据当前道岔信息判断道岔是否占用,若是则通过综合操作盘向司机室发出停车警示,若否则启动无源信标读取器,开始检测无源信标;
第三步、当无源信标读取器检测到前置无源信标时,车载控制单元即判断电车已进入接近道岔区段,由车载控制单元生成预申请道岔控制指令、由综合操作盘生成道岔位置指令并通过车载通信单元发至地面控制器;当无源信标读取器检测到后置无源信标时,车载控制单元即判断电车已进入道岔区段,由车载控制单元生成申请道岔控制指令并通过车载通信单元发至地面控制器;
第四步、地面控制器收到预申请道岔控制指令、道岔位置指令、申请道岔控制指令后,地面控制器的地面控制单元判断该电车已成功申请到道岔控制权,地面控制单元控制道岔控制单元使道岔动作至与道岔位置指令相符的位置、并控制进路表示器指示道岔当前位置,地面控制单元锁定道岔控制单元使道岔保持当前位置、并使向外发射的当前道岔信息中显示道岔已占用,直至电车驶出道岔后预定区段;控制结束。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道岔后轨道还设有第一、第二无源信标;第一无源信标与道岔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无源信标与道岔之间的距离;
第四步中,当无源信标读取器检测到第一无源信标时,车载控制单元即判断电车即将驶出道岔区段,由车载控制单元生成预解除道岔控制指令并通过车载通信单元发至地面控制器;当无源信标读取器检测到第二无源信标时,车载控制单元即判断电车即将完全驶出道岔后预定区段,由车载控制单元生成解除道岔控制指令并通过车载通信单元发至地面控制器;地面控制器收到预解除道岔控制指令、解除道岔控制指令后地面控制单元解除对道岔控制单元的锁定、并使向外发射的当前道岔信息中显示道岔未占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07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污染特效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复合式双面黑色铜箔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