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强耗能钢结构梁柱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1059.X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1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郑山锁;徐强;田进;韩言召;王晓飞;张晓辉;程洋;孙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1/58 | 分类号: | E04B1/5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耗能 钢结构 梁柱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结构梁柱节点,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结构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特别适用于多高层钢结构的梁柱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钢结构由于其自身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建筑可利用空间大、施工方便、环保以及综合经济指标好等诸多优点,从而在钢结构工程中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成为建筑结构(尤其是多高层建筑结构)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梁柱节点连接作为钢框架的关键部位,将梁与柱连成整体,可有效地传递重力、风载等外部荷载;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梁端和节点域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性铰,可有效地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梁柱节点的连接性能会直接影响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整体行为,其合理设计成为钢框架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多高层钢结构框架中,典型的梁柱连接是梁翼缘与柱焊接、腹板与柱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然而直到1994年美国加州的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的阪神地震发生前,工程界普遍认为这种传统的刚性节点无论在结构强度方面,还是在结构延性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性能,而这两次大地震中传统钢框架梁柱刚性焊接节点由于其延性较差、残余应力大,很多都发生严重的脆性破坏。为了吸取地震灾害的经验和教训,国内外学者对美国北岭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作了大量的事故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许多改进措施:连接部位加强、梁截面削弱、端部采用扇形构造等。但这些节点并非理想节点形式:加强型节点为满足“强柱弱梁”需加大柱截面,势必造成不经济;削弱型节点存在梁截面的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缺点且容易引起梁削弱处翼缘和腹板的局部稳定问题,同时承载力降低会加大结构的侧向变形。
发明内容
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别适合于多高层钢结构的梁柱节点形式,即盖板加强型节点与腹板开孔削弱型节点并用的新型梁柱节点。该类节点形式可以在保持承载力降低不明显的情况下,将塑性铰外移使其具有良好的延性破坏特征,可以有效避免节点区发生脆性破坏,尤其适用于震后结构的加固改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等强耗能钢结构梁柱节点,包括垂直设置的H型钢柱,和连接在其侧部的H型钢梁,所述H型钢柱由H型钢柱的腹板及垂直连接在其两端部的H型钢柱侧翼板构成H型钢柱主框架,沿所述H型钢柱的腹板两侧分别上下平行分布有两块加强筋板;所述H型钢梁由H型钢梁腹板及垂直连接在其两端部的H型钢梁侧翼板构成H型钢梁主框架,H型钢梁主框架连接在所述H型钢柱其中一块H型钢柱侧翼板侧壁上。
优选地,与所述H型钢柱侧翼板侧壁相连的还包括设在H型钢梁上下端部H型钢梁侧翼板外侧的两块加强板。
优选地,与所述H型钢柱侧翼板侧壁相连的还包括设在H型钢梁上下端部H型钢梁侧翼板内侧的垫板。
优选地,与所述H型钢柱侧翼板侧壁相连的还包括设在H型钢梁中部H型钢梁腹板上的两块加强连接板。
优选地,与所述H型钢柱侧翼板侧壁相连的两块H型钢梁顶翼板分别与H型钢柱上的两块加强筋板相对应在一个水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H型钢梁腹板上设有开孔,开孔中心距H型钢柱侧翼板柱边距离D和开孔削弱半径R应同时满足:D-R≥200mm。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的长度小于H型钢梁侧翼板的长度,且加强板的长度L满足L=D-R。
优选地,所述开孔削弱半径R取值为(0.15~0.3)db,其中,db为H型钢梁截面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H型钢梁主框架的长度小于所述H型钢柱侧翼板的长度;所述H型钢梁侧翼板内侧的垫板的长度长于H型钢梁侧翼板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H型钢梁侧翼板与所述H型钢梁腹板利用全熔透焊缝进行连接;所述H型钢柱侧翼板上下分别与加强板进行三面围焊,所述加强板与H型钢柱侧翼板利用全熔透焊缝进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梁柱连接节点延性不足、易发生脆性破坏的问题;
2、可以解决削弱型节点梁截面的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及承载力降低会加大结构的侧向变形的问题;
3、可以解决加强型节点为满足“强柱弱梁”需加大柱截面,造成的不经济问题;
4、与传统栓焊混接的梁柱节点相比,破坏集中在梁腹板开孔附近;
5、在基本不改变框架梁柱节点强度与刚度的前提下实现节点处塑性铰外移,避免节点的脆性破坏;
6、连接节点施工比较方便,施工质量易于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10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