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和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1197.8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3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靳伟;金娃;宣海锋;汪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G02B6/02;G01D5/353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微型 实验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测量仪 | ||
1.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模光纤以及毛细玻璃直管,所述毛细玻璃直管的两端分别具有端口;所述单模光纤的中间部位具有拉制而成且显露布置的微纳光纤,所述单模光纤穿设在所述毛细玻璃直管中,且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的端口固定连接,整个所述微纳光纤置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内,且呈悬空布置。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包括管体以及设于所述管体两端的管头,所述管头中具有所述端口,所述管头的直径小于所述管体的直径,所述单模光纤与所述端口的连接处粘设有胶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的侧壁中设有通孔,形成连通所述毛细玻璃直管的微流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侧壁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通孔。
5.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去除单模光纤中间部位的涂覆层,形成显露布置的微纳光纤,对所述微纳光纤加热,且同时对所述单模光纤的两端施加拉力,拉制所述微纳光纤光纤。
2)、将所述拉制后的单模光纤的一端穿过毛细玻璃直管,且通过调整所述单模光纤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的相对位置,直至整个所述微纳光纤置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内,且所述单模光纤插设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两端的端口中。
3)、将所述单模光纤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2)中,将拉制后的单模光纤的一端固定于一所述三维移动平台,另一端穿过所述毛细玻璃直管,且固定连接于另一所述三维移动平台,所述毛细玻璃直管置于一三维移动移动平台上,通过移动所述毛细玻璃直管下的三维移动平台或移动单模光纤两端下的三维移动平台,直至所述微纳光纤整个置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内,且悬空布置。
7.测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的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仪还包括宽带光源、耦合器、偏振控制器以及光谱分析仪,沿光路的传输路径,所述宽带光源、耦合器、偏振控制器、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以及光谱分析仪依序连接,所述毛细玻璃直管的侧壁中开设有通孔,形成连通所述毛细玻璃直管的微流通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仪还包括宽带光源、耦合器、偏振控制器以及光谱分析仪,沿光路的传输路径,所述宽带光源、耦合器、偏振控制器、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以及光谱分析仪依序连接,所述毛细玻璃直管上开设有有两通孔,形成连通所述毛细玻璃直管的微流通道,两所述通孔分别处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的两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仪还包括宽带光源、起偏器、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以及光谱分析仪,沿光路的传输路径,所述宽带光源、起偏器、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以及光谱分析仪依序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置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内的光纤的表面上设有长周期光栅结构。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测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光纤微型实验结构置于所述毛细玻璃直管内的光纤呈圆锥状,其横截面呈椭圆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119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型与遗传演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计算机教学讲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