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茂草提取物灌注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41597.9 申请日: 2014-06-03
公开(公告)号: CN104042680A 公开(公告)日: 2014-09-17
发明(设计)人: 梁剑平;陶蕾;尚若锋;赵凤舞;王学红;贾忠;郝宝成;刘宇;郭文柱;郭志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36/66 分类号: A61K36/66;A61P15/14
代理公司: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代理人: 高松
地址: 730000 甘肃省***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红茂草 提取物 灌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兽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茂草提取物灌注液。

背景技术

红茂草,为罂粟科秃疮花属植物。在甘肃省秦岭南北、渭水流域分布广泛。红茂草无论全草入药, 还是复方配伍, 均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等功效, 在临床使用中发现红茂草对淋巴结核、肺结核、骨结核及窦道溃疡总有效率达90%以上, 对各种外科疮疡、瘘管、顽固性口炎、外伤、带状疱疹、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中耳炎、羊口疮及疥癣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奶牛临床型乳腺炎是奶牛乳腺组织炎症,主要是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如细菌等。其中,细菌主要是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棒杆菌属和肠杆菌属等;真菌有念珠菌属、毛孢子菌属和曲霉菌属等。但患乳腺炎的奶牛乳汁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带菌率最高,其次是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由病毒引起的临床型乳腺炎多是由于继发感染。另外,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对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发病率也有很大影响,当奶牛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或挤奶不当损伤乳管,都会造成乳房抵抗力下降,使乳房容易遭受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发生临床型乳腺炎。临床型乳腺炎症状表现:奶牛患乳腺炎,轻者表现乳汁稀薄.乳量减少.含有絮状物或凝块,乳房红肿,食欲/体温变化不大。重者患区明显,疼痛.发硬;乳汁呈淡灰色,产奶量明显下降;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恶性乳腺炎患部面积肿大,坚硬如石,乳房皮肤呈暗紫色,疼痛极为明显;挤不出奶,只能挤出少量黄水或血水;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食欲减退或废绝。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化脓.丧失泌乳机能甚至死亡。其危害为乳腺炎致使产奶降、奶牛废弃、病牛甚至死亡,加上医疗费开支,给养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临床型乳腺炎的病原菌还可通过牛奶而危害人体健康。长期以来我国奶牛场通过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在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问题,比如耐药菌的增多和药物残留问题,严重影响奶制品的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茂草提取物灌注液,为此,本发明还提供了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红茂草提取物灌注液对奶牛乳腺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红茂草提取物灌注液的制备方法:将红茂草加水煎熬,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浓缩液;之后用乙醇醇提,去乙醇后在药液中加入苯甲醇、吐温-80,加注射用水至全量,杀菌,得到本发明的红茂草提取物灌注液。

优选地,所述加水煎熬是加入2-6倍质量的水,煎熬1-4小时,煎熬3次。

进一步地,所述加水煎熬是加入2倍质量的水,煎熬1小时,煎熬3次。

优选地,所述乙醇醇提是首先加入1倍浓缩液质量的乙醇冷藏沉淀4天,过滤弃沉淀,在滤液中依次再加2倍、3倍浓缩液质量的乙醇,冷藏沉淀2天,弃沉淀物。

采用该醇提方法能有效的提取红茂草中的有效成分。

进一步地,所述乙醇醇提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10。

优选地,所述在药液中加入苯甲醇、吐温-80和注射用水后,调节pH值至6-7。

优选地,所述杀菌是在100℃灭菌30分钟。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应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红茂草提取物灌注液。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红茂草提取物灌注液在制备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红茂草提取物作为有效成分,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及抗病毒的作用。同时由于采用纯中药制剂,不含任何化药成分,故有利于奶制品的安全。

2、通过提取及制剂一体化生产,所生产产品性质稳定且质量可控,非常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3、作为一种有效治疗奶牛临床型乳腺炎药物,其效果确切,无残留及毒副作用,并在泌乳期可用,将成为抗生素良好的替代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生化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如无特殊说明,“%”为质量百分比。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红茂草提取物灌注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15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