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41609.8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3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缪煜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64 | 分类号: | G01N30/6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薄层 流动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色谱分析和电化学分析,特别涉及一种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
背景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析技术,其检测器有示差折光化学检测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检测器、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电化学检测器。其中电化学检测器具有价格低廉、灵敏度高、便于微型化等优点,适合小分子电活性物质的检测。现有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具有设计不合理、使用不方便、性能不理想等缺点,常常采用夹具来固定上下两部分,操作很不方便,而且不容易控制一致性;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相距较远,检测灵敏度低;上下两部分接触处直接是一个平面,难以准确定位;参比电极与装置之间密封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流动电化学检测池设计不合理、使用不方便、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设计简单实用,提高检测灵敏度;参比电极维护方便,是一很好的微量流动电化学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包括隔膜垫片、上部和下部三部分,
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上部内底部中间有凹槽,凹槽上有两个孔,第一铜棒连接的对电极位于凹槽中间孔;Ag/AgCl参比电极与通道相连,通道下端开口于凹槽另一孔,位于对电极旁侧,通道开口处填塞多孔材料,通道内充以饱和氯化钾溶液,通道上端由橡皮塞封口;
隔膜垫片大小形状与凹槽配,隔膜垫片中间开长槽,隔膜垫片装入凹槽中,凹槽上两个孔与隔膜垫片中间长槽相通;
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下部中间顶上位置有凸起,从凸起上向下成八字斜开两个液体通道,分别与两侧的中空螺丝相连,中空螺丝一个作为进样口,一个作为出样口;工作电极插在凸起中间位置,工作电极通过第二铜棒引出导线;
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上下部分用两边的螺栓连接固定,上部的凹槽和下部的凸起对应安装,将隔膜垫片夹在上部的凹槽和下部的凸起中间,凸起的厚度加上隔膜垫片厚度与凹槽的深度过盈配合,隔膜垫片中间长槽形成薄层检测池,工作电极与对电极面对面但不接触,距离小于隔膜垫片的厚度。
所述隔膜垫片的厚度为0.3 ~1 mm,材料可选塑料、聚酯、聚丙烯、聚乙烯有机薄膜材料中一种。
所述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上部上部和下部材质可选聚四氟乙烯、有机玻璃、酚醛树脂高分子材料中一种。
所述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可选玻碳、石墨、铂、金中的一种。
所述多孔材料可选多孔陶瓷、溶胶、凝胶、棉线、玻璃纤维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设计简单实用,利用螺栓螺母结构实现了三部分结构的牢固组合;工作电极和对电极距离较近,有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参比电极维护方便;为高效液相色谱的电化学联用或电化学流动进样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微量流动电化学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上部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上部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隔膜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隔膜垫片装入流动电化学检测池上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下部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下部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对不同浓度葡萄糖的检测结果图;
图8为本发明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对不同硫醇的分离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包括隔膜垫片、上部和下部三部分,如图1、2所示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上部侧视和仰视图,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上部内底部中间有凹槽12,凹槽12上有两个孔,铜棒2连接的对电极6位于凹槽12中间孔;Ag/AgCl参比电极3与通道7相连,通道7下端开口于凹槽12另一孔,对电极6旁侧,通道7开口处填塞多孔材料,通道7内充以饱和氯化钾溶液,上端由橡皮塞4封口。
如图3所示隔膜垫片结构示意图和图4隔膜垫片放入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上部示意图,隔膜垫片大小形状与凹槽12配,隔膜垫片中间开长槽,隔膜垫片装入凹槽12中,凹槽12上两个孔与隔膜垫片中间长槽相通。
如图5、6所示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下部侧视和俯视图,电化学薄层流动检测池下部中间顶上位置有凸起13,从凸起13上向下成八字斜开两个液体通道9和14,分别与两侧的中空螺丝8相连,中空螺丝一个作为进样口,一个作为出样口;凸起13的中间是工作电极10,通过铜棒15引出导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16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