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同时检测海洋中四种致病菌的多重PCR引物及其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41775.8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1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季芳;管峰;陈吉刚;毛芝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里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Q1/0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 |
地址: | 315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同时 检测 海洋 中四种 致病菌 多重 pcr 引物 及其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同时检测海洋阴沟肠杆菌、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多重PCR引物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阴沟肠杆菌、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属于可以通过食物、水进行传播的病原菌。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有一定的区别,但都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
阴沟肠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一般条件下不会引起致病,但也可引起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泌尿道感染等症状。阴沟肠杆菌能够引起人类重视,主要是因为其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耐药情况严重,并且具备多种其他耐药机制,给临床抗生素治疗带来新的挑战。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qnr基因介导耐药、整合子、主动外排泵系统作用、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外膜通透性改变等。这些复杂的耐药机制存在,对于其他细菌混合性感染的抗生素治疗造成无效或疗效甚微。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由其引起的海产品食物中毒偶有发生,但是在医院中的传播仅次于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
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等。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在欧美、日本由该菌造成的临床疾病和食物污染问题,已超过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占第1位的沙门氏菌。我国多地也有该菌引发疾病而住院和死亡的报道。因为该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抗生素治疗只能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目前发现其耐药性呈现散状分布,对一些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增强。
嗜水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中,是多种水生动物的原发性致病菌,对人而言为条件致病菌,是典型的人-兽-鱼共患病的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可以产生毒性很强的外毒素,如:溶血素、组织毒素、坏死毒素、肠毒素和蛋白酶等,主要引起肠道性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人的病例少有记载,但是一旦发作,死亡率很高,治愈率较低,常会与其它菌(如温和产气单胞菌、弧菌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在我国也发生过多次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副溶血弧菌对人和动物均有较强的毒力,其致病物质主要有耐热性溶血素(TDH)和耐热溶血相关毒素(TRH),这些毒素具有溶血活性、肠毒性和致死作用。该菌因在含食盐较浓(3%-4%以上)的培养基中生长,而在不含盐的培养基内不能繁殖,故而又称嗜盐菌。副溶血弧菌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通常存在于海岸线区域以及海产品中,人多因食用污染本菌又未经良好加工的海产品,如蟹类、牡蛎、虾等而引起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所占比例较高,是沿海区域最主要的食物中毒细菌之一。其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危害仅次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肉毒梭菌。我国沿海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里学院,未经浙江万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17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腐蚀防水抗拉电缆
- 下一篇:不易分离的柔性扁平数据线用补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