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再充电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2365.5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8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卞相辕;李元俊;文永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SD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张红霞;周艳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电池 | ||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和电联接到电极组件的电极连接组件,该电极连接组件包括:端子;电联接到电极组件的集流体;在端子和集流体之间的绝缘构件,其中绝缘构件的一部分与端子和集流体隔开;以及电联接端子和集流体的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包括熔断器部分,其中绝缘构件的所述部分与连接构件重叠。
技术领域
所描述的技术总地来说涉及可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和不可被再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是可被放电和再充电的电池。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已被用于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和可携式摄像机的可被携带的小型电子设备,而大容量电池已被用作用于驱动诸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等的马达的电源或大容量功率存储设备。
近年来,已经开发出了使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电解液的高输出可再充电电池。高输出可再充电电池通过串联连接多个可再充电电池被配置为大容量电池模块,以便能够用来驱动例如电动汽车等的需要高功率的设备的马达。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被形成为圆柱体、正方体等。
当可再充电电池被充电或放电时,如果超过正常值的电流被充电或放电,可能会产生可再充电电池的爆炸或起火。
这里,由异常电流对可再充电电池的损坏可以通过安装在电极和端子之间的熔断器来防止。
也就是说,当产生异常电流时,安装在电极和端子之间的熔断器被断开。
当电极和端子之间的电流的流动被断开时,可再充电电池进入浮动(中性)状态,从而防止对可再充电电池的损坏。
然而,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可能因当熔断器由于异常电流破裂时产生的电弧或热而损坏。
此外,如果熔断器接触可再充电电池的其它元件,当异常电流经过熔断器时,可能产生其中熔断器在高于或低于熔断器待破裂的预定温度的温度下破裂的异常操作。
在此背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所描述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含不构成在该国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经知晓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中防止了因熔断器的破裂和熔断器的异常操作对可再充电电池内部的损坏。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和电联接到电极组件的电极连接组件,该电极连接组件包括:端子;电联接到电极组件的集流体;在端子和集流体之间的绝缘构件,其中绝缘构件的一部分与端子和集流体隔开;和电联接端子和集流体的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具有熔断器部分,其中绝缘构件的该部分与连接构件重叠。
在各种实施例中,熔断器部分包括熔断器开口,绝缘构件包括在熔断器开口内的支撑突起,并且连接构件被直接联接到端子和集流体。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构件进一步包括联接到熔断器部分的绝缘层。绝缘构件可以具有直接接触端子的第一绝缘部分和与端子隔开的第二绝缘部分,其中第二绝缘部分与连接构件重叠。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联接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其中熔断器部分在第一联接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之间。此外,连接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从第一联接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邻接端子的第一凸缘部分以及从第二联接部分成角度地延伸并邻接集流体的第二凸缘部分。绝缘构件可以在第一联接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构件的第一联接部分和第二联接部分各自具有联接孔,并且绝缘构件可以具有与连接构件的每个联接孔对准的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子具有端子凸缘和从端子凸缘突出的连接突起,其中连接突起延伸穿过连接构件的每个联接孔并穿过绝缘构件的开口。连接构件可以直接接触端子凸缘和集流体。此外,绝缘构件可以具有绝缘突起,并且其中连接突起延伸到绝缘突起中。绝缘突起和连接突起可以延伸到集流体的端子开口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SDI株式会社,未经三星SD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23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元件
- 下一篇: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