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石油井的井下捞绳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43803.X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3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谭正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来宝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12 | 分类号: | E21B31/12;E21B3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镇***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石油 井下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井打捞工具,属石油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石油井的井下捞绳工具。
背景技术
油井作业过程中,油井内常常会落入一些影响作业和石油开采的落物,一般是一些钢丝绳、电缆、录井钢丝等细长而体柔的物体,这些落物需及时从油井内捞出,以免油井堵塞或者损坏设备。现如今的捞绳工具虽可将内部绳状落物捞出,但是对于一些已经成团的钢丝、缆线等效果较差,打捞不彻底,使得油井内残留的落物无法清除而造成一些不利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石油井的井下捞绳工具,解决了以往的捞绳工具打捞不彻底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石油井的井下捞绳工具,包括主体,主体轴向开有安装通槽,安装通槽内设置有多个轴向等距分布的漏网,所述主体在安装通槽的两侧外端面均设置有多个捞绳柱,捞绳柱与主体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捞绳柱圆周面设置有多个小倒刺,所述主体任意一端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设置有内圆锥螺纹。
所述漏网可拆卸的设置在安装通槽内。
所述漏网采用不锈钢制成。
所述捞绳柱与主体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捞绳柱沿主体轴向呈螺旋状分布,且捞绳柱与主体表面的倾斜角度呈递增或递减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的这种用于石油井的井下捞绳工具,结构简单,打捞效果好,可打捞油井内绳状和团状落物,打捞更加彻底,且打捞的绳状落物可稳固缠绕在捞绳柱上,不易掉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为:1、漏网;2、小倒刺;3、捞绳柱;4、主体;5、连接头;6、安装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用于石油井的井下捞绳工具,包括主体4,主体4轴向开有安装通槽6,安装通槽6内设置有多个轴向等距分布的漏网1,所述主体4在安装通槽6的两侧外端面均设置有多个捞绳柱3,捞绳柱3与主体4表面倾斜设置,所述捞绳柱3圆周面设置有多个小倒刺2,所述主体4任意一端设置有连接头5,连接头5设置有内圆锥螺纹。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主体4的连接头5通过内圆锥螺纹与连接件连接,通过连接件带动主体4转动和上、下移动,主体4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井底落物,绳状落物在主体4带动下缠绕在捞绳柱上缠紧,而团状落物和其他小型落物则落入漏网1内收集,打捞一定时间段后取出主体4,将落物取出即可;本实施例采用上述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质量轻,且打捞效率高、打捞彻底。
本实施例中的捞绳柱3圆周面还设置有多个小倒刺2,小倒刺2为细小的钉状体,且与捞绳柱3表面呈35°-50°倾斜设置,从而在绳状落物缠绕在捞绳柱3上时,小倒刺2刺入或卡死落物,防止落物滑落,提高打捞效率,实用性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化了以下结构:所述漏网1可拆卸的设置在安装通槽6内。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更换漏网1,同时也为了方便倒出漏网1内的团状落物,因此漏网1与安装通槽6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如卡扣、插接、螺栓等连接方式连接,便于更换和使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优化了漏网,具体为:所述漏网1采用不锈钢制成。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油井内环境较为恶劣,漏网1极易受腐损坏,同时由于在打捞时漏网1与内部落物相互接触、碰撞等极易损坏漏网,漏网1需要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方可长久使用,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漏网1采用不锈钢制成,不锈钢不仅耐腐蚀、强度高,不仅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更换也较为方便,成本低。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优化:所述捞绳柱3与主体4采用螺纹连接。
本实施中的捞绳柱3和小倒刺2在长久使用后,由于金属落物较多,捞绳柱3和小倒刺2在落物作用下磨损较为严重,以往都是将磨损的捞绳柱3切割后重新焊接上新的捞绳柱3,不仅极为麻烦,且加工成本高,因此,为方便更换捞绳柱3,将捞绳柱3与主体4采用螺纹连接,方便了捞绳柱3的更换,节约了后续维修成本,减少了装卸时间。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来宝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来宝石油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38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