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壳聚糖吸油海绵-氨基甲酸酯类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3914.0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艳;王永臻;刘振国;马涛;吴松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40 | 分类号: | C08J9/40;C08L5/08;C08K5/205;C09K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糖 海绵 氨基甲酸酯 复合 溢油 治理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亲油-凝油性能兼具的多孔网络状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致壳聚糖吸油海绵-氨基甲酸烷基酯类凝油剂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发展,对石油及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石油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严重的溢油污染事故。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因各种事故流入大海的溢油高达3000~5000kt,这不仅对海洋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2010年,发生在墨西哥湾,由钻井平台爆炸引起的原油溢海事故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巨大的、难以恢复的伤害;2013年,发生在青岛的“11.22”黄潍输油管线爆炸事故,造成原油泄漏,部分原油溢入青岛海域,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这些只是全世界众多溢油事故中的个例。
如何有效治理溢油一直是各个国家和机构研究的重点之一,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现有的主要的溢油治理措施包括:物理法(围油栏、吸油毡、撇油器等)、化学法(消油剂、凝油剂等)和生物方法(投放噬油微生物或营养盐等促进石油的分解)等。其中,凝油剂能够将溢油快速凝结成固体或半固体块状,漂浮于水面便于机械打捞,它具有有效抑制油的扩散,毒性低,凝结油便于回收等优点;吸油剂能够有效吸附溢油,便于打捞、回收。虽然发展了多种溢油治理方法,但是仍存在的一些成本高、效率低、溢油处理不彻底等问题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制备出高效、低廉的溢油治理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其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避免在溢油治理过程中引起二次污染,当前一大研究热点就是用天然的、生物相容性好、易生物降解的材料制备溢油治理材料。 其中,吸油材料广泛采用一些改性的棉纤维、改性的海绵等,凝油剂当前研究较多的是用有机胶凝剂选择性胶凝油水混合物中的油相。有机胶凝剂发展的一大趋势是超分子凝油剂,其主要利用小分子的自组装性能,小分子之间能够通过氢键、范德华力、静电吸引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自组装成三维的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表面张力、毛细作用力等将溢油等溶剂分子截留或固定在网络内形成凝胶。超分子凝油剂中的小分子结构单元主要是一些来源丰富、有独特立体结构和多修饰位点的天然产物分子,如:氨基酸、糖类、胆固醇、有机盐等,这不仅简化了合成步骤,更赋予了凝胶体系环保、经济、生物相容性等许多优点,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吸油剂能够有效吸附溢油,但有时也存在保油率差等缺点,而凝油剂能够有效将油相有效胶凝,保油性能大大高于一般的吸油材料。因此,考虑将凝油剂与吸油材料进行复合,制备一种吸油剂-凝油剂复合型溢油治理材料,这在众多文献中鲜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聚糖吸油海绵-氨基甲酸酯类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当前研究比较热点的小分子凝油剂与由天然产物制备的吸油材料进行有机结合,制备出一种用于溢油治理的复合型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壳聚糖吸油海绵-氨基甲酸酯类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高度多孔的壳聚糖吸油海绵:以壳聚糖为原料,将其溶解于稀的乙酸溶液(1~5wt%)中,浓度控制在0.5~20wt%之间(水含量的多少决定制备的壳聚糖吸油海绵的孔隙率),将此溶液于冰箱中过夜冷冻,然后置于冷冻干燥机中-30℃~50℃下充分冷冻干燥约2~3d,制得高度多孔的壳聚糖吸油海绵,将其粉碎到一定的大小,直接用作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
(2)制备氨基甲酸烷基酯类凝油剂:以1mol的甲苯-2,4-二异氰 酸酯(TDI)和2~2.2mol的C6~C18的脂肪醇为原料,将两者加入到150mL合适的溶剂(如氯仿、丙酮等)中,搅拌混合均匀,置于40~60℃的水浴或油浴中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用常压蒸馏法蒸馏除去溶剂,趁热将浓缩液倒入玻璃平皿中,于120~140℃下真空干燥,冷却即可。
本步骤中,所述脂肪醇为正己醇、环己醇、正辛醇、正壬醇、正癸醇、十一醇、十二醇、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39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添加剂
- 下一篇:玻璃管增透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