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薄针织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44230.2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0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翁佛全;梁海燕;张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A41D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薄 针织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面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格子花型的轻薄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现如今即使服装行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人们对服装的追求从未停止,由最初的遮羞到现在的美观,由最初的保暖到现在的各种各样的功能。面对每年超高温的夏天,人们迫切需求一款轻薄、凉爽的服装面料。
目前,市场上流行着各式各样的轻薄面料,多数为机织面料,其质地的柔软感、穿着的舒适性、吸湿透气、弹性及伸展性等受到严重限制,难于满足人们的进一步追求。而针织物中出现的轻薄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机织物的上述一些缺点,如日本专利特开平9-241275中公开的一种薄地针织物,通过采用特定的经编技术结合30-80d的非弹性纱线和15-70d的弹性纱线获得具有合适的保型性、弹性、柔软性等的轻薄针织物,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加了面料的穿着舒适性,但是,所得针织物的克重为180-210g/m2,依然不够薄,而且经编较其他编织方法会增加面料的生产成本。
另外,对于采用纬编方式的轻薄针织物,如中国专利文献201120289351.0中公开了一种纬编小方格面料,双面组织编织,水平排列的细纱编织区作为横条纹、竖直排列的粗纱抽针区作为纵条纹、在横条纹与纵条纹之间设有单面编织构成的空气层,粗纱至少采用PTT纱线以获得弹性、柔软手感、良好的拉伸回弹功能等,细纱采用低弹有光涤纶长丝以获得光泽感,粗细纱配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降低了面料的克重,但由于是双面织物依然不够薄。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201320459035.2中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镂空布,包括通过使用人棉形成不透明方形小格、涤纶单丝形成透明方形小格形成的基布(小提花面料),这样的组合提高了镂空布的层次感以及美观度,但编织方式比较复杂,格子大小很难调整,同时缩水性人棉的使用也会降低面料的保型性,而且弹性仍然不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地轻盈、弹性良好、透视感强、成本低廉,而且具有良好保型性的轻薄针织面料。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轻薄针织面料为由格子花型循环单元组成的单面纬编织物,格子花型循环单元由边框及格子内部的填充区组成;一方面为达到轻薄的效果,框架以及填充区所使用的纱线的纤度必须要低,综合考虑面料的轻薄性以及编成条件的可能性(非弹性纱线的纤度小于20D圆编机无法编织),优选边框纱线为长丝时的纤度为30~80旦尼尔、边框纱线为短纤时的纤度为80~100支;填充区纱线为长丝时的纤度为20~50旦尼尔、填充区纱线为短纤时的纤度为80~100支。另一方面纤度一旦降低,面料的破裂强度也会随之降低,因而本发明采用边框纱线的纤度大于填充区纱线的纤度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相较于现有的同等编织条件下通过抽针或两种不同类型纱线交编形成的格子花型面料的破裂强度提高了很多,而且形成了具有纵横凸出的格子条纹效果,获得了独特的外观风格。
本发明的轻薄面料的克重为30~90g/m2,破裂强度为300KPa以上。优选本发明的轻薄面料的强度轻量指数在0.3g/m2·KPa以下,当强力轻量指数大于0.3g/m2·KPa时,有可能会出两种情况,即面料的克重大于90g/m2或破裂强度小于300KPa。现有的轻薄单面针织面料的克重一般都在110g/m2以上,同等条件下,本发明面料的轻量性、破裂强度更加优越。
本发明的面料的格子花型循环单元中,格子边框纱线的纤维原料选自尼龙、涤纶、棉或粘胶中的一种,格子填充区纱线的纤维原料至少选自尼龙、涤纶、棉或粘胶中的一种。
众所周知,尼龙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以及良好的吸水性,这些性能可以赋予轻薄面料高的破裂强度和穿着舒适性;涤纶纤维具有耐腐蚀、挺括、易洗快干的特点,赋予轻薄织物良好的保型性和“洗可穿”性;棉和粘胶纤维是天然纤维,具有纯天然的柔软特性以及优良的吸水性,是贴身内衣材料的优秀候选者。
考虑到面料的穿着舒适性,最好是赋予面料一定的弹性,而格子边框除了提供外观美观性、加固功能外还充当着保形的作用,所以格子边框纱线不适合使用弹性纱线,只有在填充区纱线使用弹性纱线,优选填充区纱线中还使用氨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44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